第二百五十六章最后一次进攻(1)(1 / 2)

现代军阀 我是疯子 0 字 2021-11-09

 01年4月份之后,猎户人渐渐失去了战场的优势,特别是当中国全面转入反攻之后,他们相继放弃了俄罗斯、北欧等大片的领土。这么做完全是阿勒克斯精心策划的一场步步为营的阴谋,他希望借此能够调动中国部队,诱敌深入,从而给中国以重创。</p>

经过一个多月的谋划,他的一部分设想已经完全实现,中国在猎户人有意的诱导下,开始大踏步的前进。虽然这里面有中国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p>

5月初,中国在南海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敌军在溃败的同时,俄罗斯集团军群司令铁勒元帅也开始计划向俄罗斯地区的中国部队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我军深入,我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敌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p>

5月9日,铁勒元帅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中国第方面军发起反击,至5月1日,第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群遭到了毁灭,5月1日,帝国军队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5月14日,中国部队被迫放弃半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俄罗斯前线最高统帅部把第1集团军群主力从莫斯科南调,此外第4集团军也被从伏尔加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p>

铁勒元帅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帝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中国第1方面军和第方面军。敌我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p>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铁勒又充满了信心,他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中国在俄罗斯地区的主力部队。他提出在夏季实施1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包围中国部队,但阿勒克斯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城堡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p>

铁勒元帅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后来有人认为库尔斯克战役是来自铁勒的最早策划,这是不对的,亚速海岸围歼战才是他的最初设想,铁勒其后制订库尔斯克战役计划并坚持把这个战役进行到底,充其量只是初衷未竟而退求其次——服从最高统帅阿勒克斯的构想和意志。</p>

因为之前铁勒曾提醒大本营注意,无论如何,推迟和中止这个战役将在整个战略上非常不利的,所以铁勒在战役过程中大本营犹豫和退缩时,异常坚决的要求将这个战役坚持下去。而这一情况特别容易让一般人误解为铁勒主张计划并实施了库尔斯克战役。</p>

而对于这个退求其次的库尔斯克战役,铁勒也提出他自己的两种建议,一是趁中国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中国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敌军后路。后者铁勒更为看好。但大本营拒绝了后者,认为让中国人抢先进攻过于冒险。</p>

可是,阿勒克斯虽然选择了前者,试图抢先攻击,但又一再犹豫和推迟,并期待己方力量的增加,连续的失败已经让阿勒克斯对任何一场大规模的会战都失去了胜利的信心,这也是他为何变得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p>

虽然阿勒克斯希望自己的实力再增加一些,但,中国的力量增加的更快,这是尽人皆知的。</p>

库尔斯克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中国人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部队驻地,铁勒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重兵集团。</p>

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帝国军队的战线,使己方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铁勒的计划得到前线部分将领的支持,但也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01年春,猎户帝国在各条战线上机甲损失巨大。</p>

后方根本来不及对损失的机甲进行补充,事实证明在地球上生产的机甲远远无法达到帝国原配机甲的战斗力。这些新生产出来的机甲在战场已被证明不是中国新型机甲的对手,况且最严重的是月产量分别只有5000套机甲,数量上与中国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反对派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机甲遭受很大损失,面对前线将士的分歧阿勒克斯对此也犹豫不决,他曾对铁勒元帅说“自从我开始考虑这次进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终希特勒还是决定采纳铁勒元帅的计划,他于5月15日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帝国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中国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p>

然而就在作战计划将要启动的最后一刻,帝国飞碟大队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了中国人在帝国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大本营一些参谋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中国人已经恢复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