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宣和帝(1 / 2)

红颜为相 高楼望月 0 字 2021-08-24

 不过接下来翰林院也开始忙了起来,圣上回来后,之前所有留中的奏章被快速批改,翰林院要抄录、校对、归档,连平日迟到早退的老人都开始加班工作,更别说赵剑秋他们这些新人了。

赵剑秋抱着一堆文卷去藏书楼整理放好,回来的路上再次经过御花园,五月初的节气,正是园中牡丹盛开的日子。

“好美啊!”赵剑秋忍不住赞叹,回来时她空着手,也有时间赏花了,牡丹花不愧有国色天香的美誉,长安城据说也是牡丹的故乡,由于不奉武则天的旨意在冬天开花,才被贬到洛阳的,她没有想到自己还有机会在另一个时空的长安欣赏牡丹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亲眼得见园中争奇斗艳的牡丹花,赵剑秋终于明白古人为什么会为它如此疯狂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真是好诗。”有人在旁重复道。

赵剑秋吓了一跳,她光顾赏花了,居然没发现这里还有别人。

“这诗是你所作的?”开口的人并没意识到自己吓到人了,仍然笑吟吟的。

“是。”赵剑秋犹豫下还是点头,她看向来人,那也是个三十多的男子,一身白色的锦衣,不过用金线在衣袍上绣着盛开的牡丹花,领口和袖口也绣着金色的花瓣,看上去富贵逼人。

“不愧是新科状元,学问真好。”那人笑吟吟的称赞。

“多谢。”看来这人认识自己,其实赵剑秋看他也眼熟,但是在哪儿见过呢?就是想不起来,可按道理这样贵气的人应该让人印象深刻的。

“赵状元在翰林院过得还好吧?”那人问道。

“还好。”赵剑秋点头,现在翰林院可忙着呢,她也不能长时间不归,“翰林院还有工作,下官告辞。”她可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偷懒。

那人也没拦着她,只低声笑道:“还是年轻人有活力呀。”

年轻人?那人看上去也就比她大十多岁,说话怎么老气横秋的?

……

赵剑秋回到翰林院,原以为会受到前辈们一如既往的埋怨,但这回每人脸上都带着笑,她那组的顶头上司侍读唐立还笑吟吟的让她回家休息:“赵修撰别忙了,回家歇会儿,再收拾一下好参加今天的晚宴。”

“晚宴?”赵剑秋不解。

“圣上回来了,所以要重新宴请我们这些新科进士。”柳易生在旁解释,要不是等赵剑秋回来,他和江天暮早回去了。

“哦。”赵剑秋这才回忆起,当初琼林宴上皇后是说过这回事。

这回宴请新科进士,是在御花园举行的。有了上次的经验,赵剑秋驾轻就熟的领着众进士入场,向宣和帝行礼。

“众爱卿平身,赐座。”天子御座那儿传来温和的声音,安抚了一干进士忐忑不安的心。

按规矩,赵剑秋是回到座位上才真正“面圣”---直视天子的龙颜的,但这一看她就更不安了,宣和帝居然就是下午御花园碰上的人?!

想到第一次工作时忙里偷闲就让大老板抓个正着,赵剑秋难免有些不自在,可她哪想到当今天子看起来这么年轻,和太子站在一起不像父子像兄弟。

“听说赵状元不善饮酒,那朕以茶代酒敬你。”好在宣和帝也没提下午的,就是举起手中的玉杯敬她。

“多谢皇上!”皇帝想的如此周到,赵剑秋哪还有理由推脱。

“朕记得江榜眼喜欢的是这西域葡萄酒。”宣和帝这回端起的是夜光杯。

皇帝这话一说,在场不少人脸色都有点变了,圣上居然连江天暮喜欢喝什么酒都知道,他还真是江家不受宠的弃子吗?

“谢皇上。”江天暮倒是不卑不亢。

“听说柳探花这回选的是牡丹是粉中冠,果然好眼力。”宣和帝再敬柳易生。

“谢皇上。”柳易生也是神态如常。

一轮敬酒下来,宣和帝轻轻击掌,然后宫中的伶人便上前献艺,歌舞起来,一派国泰民安,君臣同乐的美好画面。

在这样的场面告太子状,会不会煞风景,会不会适得其反?赵剑秋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听见赵状元是浙江府卫县人氏?”没等她考虑清楚,宣和帝就先问起她来了。

“是的。”赵剑秋紧张起来,如果宣和帝要问到她“妻子”,她就真的要把李氏的现状说明了,不说可是欺君呢。

宣和帝并没问她家人,反正侧过身对他身后而立的一人笑道:“朕记得宇文也是浙江府人氏,不知去没去过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