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正月(1 / 2)

伴云来 清秋淡落 0 字 2021-07-13

 话说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新年才算过完。虽然数着挺长的,可日子一晃也就过了。这不,眨眼便又到了正月十四,明儿个就是元宵了。

乡下过节没有城里那么多花头,不讲排场,却讲究热闹,比如迎龙灯就是一定要的。这龙灯也不是城里头用彩绸制作的那种布龙,而是各家各户用板凳组出来的板凳龙,虽然简陋却一样漂亮。

莱村棣属青武乡,这板凳龙便由青武乡大小村落共计十七个一同组成。一百截的龙身算上龙头跟龙尾共需要一百零二条板凳,每个村落差不多需要出五六条板凳七八个人。龙头和龙尾因为比较精致,需要多个人抬,通常也都是由乡里最富裕的村子里出。这长长一条板凳龙,差不多得集he约莫两百人上下。

按照规矩,出灯前一日,就有人提着铜锣,沿着迎龙灯的路线,不间断地敲着铜锣,称为“催灯路”;而后,抬龙灯的人集结在第一个村子里,烧香祭灯。

到了正月十四夜里,人们就准备出发,子时刚过,便有人劈里啪啦燃起了鞭炮,为首的人举着盏红珠形状的灯笼走在最前,其后是龙头,龙身,龙尾,长长的队伍会先在第一个村子里绕一圈,在村口逗留片刻,耍些拉灯表演,然后才走到正道上,往下一个村庄去。

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村子都会做这样大幅度的表演,甚至也不可能把村子的每个角落都走遍。好在头一天催灯路的人已经敲锣示意,村民们都自发地守在龙灯将要经过的道上,摆上各式供品,点上一对蜡烛,意为“摆香案”。

因为迎龙灯一事关系重大,中途不能换人,所以挑出来扛灯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通常每隔一个时辰就会在落脚的村子稍做歇息,这时,一路跟随敲锣的人却不能停,在扛灯人吃面喝茶的时候,他们还得不停地敲着锣,壮着声势。

到了中午,龙灯便会经过青武乡最富裕的村子——青武村。这里专门留了一片很大的空地,龙灯会上去进行拉灯表演。比先前的花样都要来的多,什么凤凰展翅、剪刀绞,什么大圆盘、五梅花,总之是要热热闹闹尽兴地演上一场。

莱村是青武乡最里面的一个村子,亦是迎龙灯的终点站,此时无论是扛灯的还是敲锣的,都会精神饱满笑容满面的,准备做好最后一场演出。

天色已黑,可是龙灯上的点点烛火却分外明亮,泽芸坐在李远鹏肩头,手上还拎着一盏李远鹏亲手制作的兔子灯,兴奋地欢呼雀跃。

陆氏站在一旁,小心地提着灯笼,守着夫君和女儿,脸上也是恬淡的笑意。

再旁边,李雁珍一脸虔诚,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而聂君霞则拼命踮着脚尖,想要一睹这传说中的板凳龙真貌。

差不多足足闹了一个时辰,迎龙灯仪式才算告一段落,这龙灯的板凳连同人全部去了村里大祠堂,举行最后的拆灯仪式。

拆灯拆灯,顾名思义,自然是迎灯结束后,将拼接起来的板凳龙拆开,各家拿回属于自己的板凳。板凳进家门前,还要大放鞭炮迎接,进门后需将家里一直点着的红蜡烛吹灭,再将灯板上的黄表纸、佛袋和香取下烧掉,灯板归位,预备下次使用。

但是这拆灯与李远鹏家里却是没有什么关系了。自看完了表演,他们便回了家,生火煮起了元宵。

雪白的糯米粉加水揉捏,和成一团,抠下一块和入香甜的芝麻陷儿,再揉搓成丸子下锅中煮,不消片刻元宵即熟,盛出来一尝,那是满口的香甜软糯。

元宵一过,这新年便算是结束了,各家都开始准备恢复生产。这时田里的油菜和小麦都还不到收成的时间,可星星点点的野菜却已经冒头了。

吃了近一个月的腌菜荤菜,泽芸早就腻味了,见天气一天天晴好起来,外面点点绿色冒尖,不等陆氏提,便主动要去剪野菜。

乡间田畈多的是各式野菜,可通常早就会被手快的人给剪走了,陆氏便只能带着泽芸和聂君霞一路往上走,山间小道上偶尔也会有所发现。

手里的袖珍剪子贴着地面,堪堪剪断野菜细嫩的根。小小一捧落入篮中,却是满满的幸福感。

万物生的春天,在山间尤其有感觉,虽然这时候可吃的野菜数量其实还并不丰富,可能有一点加菜换换口味也是好的。往年再过半个多月的时候,陆氏都喜欢摘了野菜来洗净焯熟,然后腌制了吃,其味爽口清香,可比一般的腌菜要好吃多了。

“咦,娘,你看,蕨菜!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