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诱敌深入之计(1 / 2)

 袁绍见众人纷纷表态支持自己登基,忙抬手制止大家道:“我袁家世代汉臣,深沐皇恩。袁绍不才,自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以来,一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今日岂可为一己之私违反初衷?此事断不可行。”

众人见袁绍一味的推脱,只是七嘴八舌的劝解,各自陈述登基的必要性、可行性,那袁绍却坚辞不就。

审配见状,早已明白袁绍的心意,向逢纪等人使了个眼色,然后分开众人,走到台阶前双膝跪下,一起高呼道:“汉室不可兴,望我主早登大宝,拯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

郭图这才如梦初醒,好端端的一场大功劳被审配分走了一半,忙率领众谋士走上前去,山呼万岁。

袁绍这才缓和了口气,说道:“各位请起吧,且容我仔细考虑一下。”

这回郭图反应过来了,抢先答道:“主公若不答应,微臣皆长跪于此。”

袁绍微笑着点头:“都起来吧,我们从长计议。”

大家见袁绍如此神态,知道他已答允,这才兴高采烈的站起身来,等待着共同的荣华富贵。那逢纪抢先一步道:“君上,微臣有本要奏。”

袁绍迟疑了一会,开言道:“爱卿,有话直说。”这算是真正的默认了君臣之礼。

“田丰听的我军即将开战以及众臣拥戴主公登基,却口出咒言,说什么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这是**裸的慢我军心,诅咒新朝。君上若一味的袒护田丰,恐怕对以后君臣之道有害,望君上严加惩处。”

郭图、审配等人见状,不等袁绍表态,一起跪倒齐声说道:“请君上严加惩处。”

袁绍脸一沉,喝道:“好个田丰,屡屡视我将令如废纸,若不惩戒,孤也无法对众爱卿交代。来人,将田丰押入大狱,待我军得胜回来再行问罪。”

曹操的濮阳大营同样也在召开军事会议。

他们讨论的不是和袁绍开不开战的问题,而是怎么打的问题。

军方的将领、毛玠、陈宫都主张以延津、白马为要塞,依据黄河,阻挡袁绍的进攻。陈宫还引经据典的说:“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中说,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看看周围的武将似懂非懂,又解释道:“意思是说,敌军渡河时,不要在水中迎击它,而是让他一半人在水里,另一半人已经靠岸时攻击他,如此,对守方比较有利。”

毛玠、于禁比较注重将士的涉水训练,经常把兵士们拉到黄河中搞个武装泅渡什么的,两人提议道:“待袁绍前锋来攻,我方可与黄河上游乘木筏,顺流而下,和岸上的守军来个合击,敌人两面受敌,定然可以取得较大的战果。”

夏侯淳、乐进等人都属于刚烈的性格,更是口口声声要把延津、白马两个渡口变成袁绍三十万人的坟场。

曹操一直很专注的在听取个人的发言,大脑却在高速运转,权衡着利弊。这是他的**惯了,作为一军的统帅,不到最后做出决定的时候,他从不轻易表明态度。这样做,是防止有些真知灼见迫于他个人的威势无法表达出来。这么多年,手下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只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至于作为统帅的曹操是否采纳那就管不了了。曹操一直在内部鼓励大家竞相发言的风气,特别是对武将的发言一直采用鼓励的态度。他从不批评那些说错话的人,反而对那些仅仅带着耳朵来的将领、谋士时不时的调侃几句。

这方面,于禁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曹操一直很喜欢于禁,并不仅仅是因为于禁善于练兵善于统兵,他更喜欢他善于用脑子,每次出征,于禁总是喜欢研究地图,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再与别人交流,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战术特点。

众人议论了半天,却没听到郭嘉的声音。曹操抬眼看去,那郭嘉一手执酒壶,一手拿折扇和荀彧在沙盘上指指点点。这沙盘来自于徐州军校所传授,许多年轻的将领从徐州培训回来,都比较注重自己部队中行军司马的作用,而绘图、堆沙盘、收集情报这都成了行军司马的专职工作。但是,夏侯淳、夏侯渊、曹仁、曹洪这些元老们对这新生的事物还是不习惯,他们每次打仗还是亲自到预设战场看地形。

曹操见众人都发过言,直接点将到:“奉孝、文若,你们俩别在那里嘀嘀咕咕了,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听听。”

郭嘉走过来,竖起酒壶,往嘴里倒了一大口酒,满意的点点头,像是在赞赏酒的美味。众人皆愤愤不平的看着他,都知道,这郭嘉会抓住一切机会来挑衅大家,纵使是很严肃的军事会议上,他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