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侍郎,我国本身也很缺铜,虽然在燕然山和南华洲相继发现了大型铜矿,但由于地处偏远,开采成本比较高,供应国内需求尚且不足呐。”
“司马阁老说的是,不过就算让波斯保持铜器的市场,在棉织品和地毯这两个拳头产品受到巨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再加上我国必将对其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波斯人的金银大量流向我大秦,过不了多久,已经足够让波斯国内一定会出现金银短缺的窘境了。”
秦牧颔了颔首说道:“就算不是为了冲击波斯的地毯产业,我国也很有必要发展这个产业,以增加边远地区百姓的收入。
而要对波斯更快的造成冲击,在贸易协定上还需要扫除一些壁垒才行,否则波斯设立贸易壁垒,针对特定的商品课以重税,到时我大秦要拉大贸易顺差便不容易了。
波斯使者到来后,在贸易协定谈判方面,要特别注意这方面事情,目光要放长远些,协议越详细越周全越好,防止他们将来设置贸易壁垒。否则,我大秦只怕又不得不兴师远征了。”
“陛下放心,臣回头就让商务司的学者讨论此事,尽快把详细的章程递上来。”
“嗯,很好。”
波斯是以银币为货币,只要不断扩大贸易顺差,让其国内大量的金银流向大秦,波斯国内必定会出现钱荒,也就是通货紧缩。
严重的通货紧缩会引发货物价格持续下降,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同时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
生产投资减少又会导致失业增加百姓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进而导致百业萧条。大量人口失业,生活无着,社会矛盾必然激化,最终就会造成政治动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绝对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大秦有能力影响萨法维的经济,暂时真没必要兴师讨伐。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招招手让小太监拿来一本书,然后说道:“这是翰林院刚刚翻译出来的一本有关奥斯曼王朝的书。朕看了一下。里面有一篇奥斯曼学者分析奥斯曼当前所面临的形势的文章,诸位大臣不妨抽时间看看。
他在文章里提到,欧洲人自文艺复兴以及地理大发现之后,已经有了一种放眼看世界的眼光,他们的武装商船扬帆四海,而且控制了世界各地的主要航道和重要港口。
这就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本来,远东以及印度的货物主要是经红海,到埃及登陆。经由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埃及苏伊士地区运到地中海,转手卖给欧洲国家。
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就成了东、西方货物的批发商,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人一转手。就能得到数倍的利润,滚滚的财源保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强盛。
不过如今形势变了,欧洲人开辟了一线新航线,东西方的货物从印度经好望角。走非洲西海岸到达欧洲。大宗货物已经很少走红海到苏伊士地区登陆。
如此一来,奥斯曼人东、西方货物批改商的地位被欧洲人取代了。欧洲人把货物运回去之后,反手销往包括奥斯曼帝国在内的中东国家。赚取四五倍的暴利。
由于贸易控制权的丧失,使得欧洲人把本属于奥斯曼的巨额利润赚走了。而且不但没有了转手的巨额利润,奥斯曼人还得花数倍的高价从欧洲人手中购买商品。使得中东地区的金银大量流向欧洲,进而出现了钱荒。
奥斯曼帝国也是以银币为货币,但其国内产银也不多,钱荒的出现,严重打击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岁入大幅度下降,国库亏空越来越严重。在没有白银流入的情况下,奥斯曼只能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应对钱荒的问题。
而货币一旦贬值,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几十年来,奥斯曼帝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已到了惊人的地步,平均物价上涨了四倍,粮食价格上涨了近十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