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南下人口(2 / 2)

风雨大宋 安化军 4334 字 2019-07-21

杜中宵道:“这里的汤看着干净,用具也都清洁,便喝碗肉汤吧。填填肚子,傍晚回去。”

十三郎看着确实干净,点头道:“喝汤好。来两碗肉汤,能顶一天了。”

几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杜中宵和十三郎坐一桌,其他人坐了一桌。

小厮过来,杜中宵道:“我们一人来一碗肉汤,多加些肉。他们每人几个饼,我就不要了。”

小厮道:“客官,我们这里只喝汤,是五文钱一碗。若是加肉,有加十文钱的,十五文钱的,还有二十、三十文钱的。越贵肉越多,加肉的汤可以随便添,而且面饼免费吃。”

杜中宵道:“好,那便每人来一碗三十文的。既然出来,何必小气!”

一听要最贵的,小厮答应一声,高高兴兴飞快地去了。

不一刻汤上来,杜中宵一看,好大一个海碗,里面大半碗熟肉,着实实惠。上面浮着一层翠绿的葱花和香菜,看着极是清爽。

拿起筷子,杜中宵吃了几块肉,赞道:“好,好,这汤清香,肉煮得绵软,着实不错。”

十三郎连夹几大块肉,嘴里嚼着点头:“官人说的是,这里好汤,好肉!”

话音刚落,就听旁边一个清脆的声音道:“阿爹,你看那些人吃肉!”

杜中宵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一对二十多岁的年轻夫妻在喝汤,旁边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几人。那孩子目光清澈,看见自己看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杜中宵心情不错,叫过小厮来道:“那边一家人,送一碗三十文钱的汤过去,算我请的。对了,有了这一碗汤,他们再喝汤吃饼就免钱了吧?”

小厮看看那一家人,看起来并不能吃多少,点头道:“官人说的是。”

端了汤过去,男子大吃一惊,忙问小厮怎么回事。听说是杜中宵请的,忙拉着孩子过来道谢。

杜中宵道:“不值得什么。若是不够,可随便加汤吃饼,有了肉就不要钱了,一直吃饱。对了,你们一家是附近人吗?到这里来逛商场?”

那男子道:“回官人,小的是河南府偃师县人,因家境艰难,到荆湖南路投亲去。我一个亲戚在鼎州居住,听说那里水土丰美,正缺人手,带了老小去投奔他。”

杜中宵点了点头。

那一家千恩万谢,回去吃肉喝汤。两口把肉挑出来,尽着小孩吃,自己拿了两个面饼泡着。

随着火车通到了江陵府,很多在中原不得意的人,纷纷南下。京西路的营田务人员已经很多,现在不随便招人,大多都进入了荆湖路。这一条铁路,开启了两湖开发的热潮。

随着人口涌入,移民难免与当地原有的蛮族发生冲突,惹起一些小型的乱子。荆湖路多年对付蛮族叛乱,了铁路物资的支援,应对起来游刃手余。

这就跟后世的美国西部大开发类似,在土地的吸引下,纷纷进入未开发地区。生产习俗与文化的差别,自然会引起土著的反弹。不过宋朝是以招安为主,美国人则是进行种族灭绝。

这些开发出来的土地可不是殖民地,而是扩大的领土,与原有的领土是联在一起的。不管是宋朝开发荆湖,还是美国开发西部,都是有效领土扩张的过程,与殖民地是完全不同的。

经过开发,这里会成为国家的一部分,融入到国家当中。其商业是全国市场的一部分,而不是原料提供地和商口倾销地。这种扩张出来的领土,才会成为国家的一部分。与此相反,殖民地由于最根本的开发目的,哪怕人口与主体民族相同,最终也会独立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