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半劳力(1)(2 / 2)

乱世灯火 江南流歌 5033 字 2019-11-15

对林湾的咯些辈份,按照南乡刘氏家族近十辈的谱字“厚德显鸿功,仁礼实基础”算来,都是“功”字辈的晓枰晓楠兄弟俩的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辈了。但老家的叔叔讲,他们是三房支的,不要管那么多,对年老的尊称个爷字,对年纪大不了多少的就直呼其名行了。果然,功英哥也是咯么认为的。乡下族人们的规矩,老家叔叔不会搞错的。

来江农村的湾村都是后依山、前傍田,在后背林山与村前洞田之间,村屋座山朝田,顺水流走势,一溜排开。栗林冲湾,实际上是傍栗林冲田洞而居的三个刘氏湾村的总称。栗林冲田洞是一个自西头栗林冲水库坝下南北几十米宽,向东一路顺水而下,到小江边达数百米宽的,东西总长有三四里地的大田洞。三个湾村以大湾,习惯上就叫作栗林冲湾,为最大,有百来户人家。大湾北靠长满野栗子林的后背山,南向栗林冲田洞,正位于栗林冲田洞的中段,湾前的洞田有百余米宽。

在大湾与栗林冲水库之间的位置是上湾,又叫做上林湾。上林湾与大湾同以野栗山为后背山。上湾对面,与上林湾隔田洞相望的是对湾,也叫对林湾。上林湾村前的水塘坝上有一条石板路横过田洞,通到对林湾。上林湾和对林湾都比较小,各只有十一二户人家。上林湾村前有一条与水库水头那座山西边的公路相连的石板路,沿洞田的小水流经上林湾往下通到大湾,过大湾继续沿野栗山脚下往东,穿过小江边的铁路涵洞,注入小江。

咯些路上的石板,一色的都是取自当地的石灰岩山。石灰岩以青绿为主色,所以叫青石。青绿底色的石灰岩中镶嵌着雪白的白云石石脉,如同绘制在青石块上的美丽花纹,所以又叫花石。那一带有个地名叫花石坳,就是因为那个山坳里盛产咯种石灰石。咯样的一条花石路,依村傍田,逶迤在栗林冲三湾之间,为栗林冲的景致平添了一份色彩。似乎比刘晓楠老家泉水湾那种褚红色的砂页岩石板路更显得好看。

石灰石质地细密,铺在路上,任人畜践踏,历时弥久,石板面被打磨得平整光滑。平日里打着赤脚走在青石板路上,粗糙的脚板踩在光洁的石板上,没有公路上那种扎脚的铺路砂,也没有铁路上那种磕碰脚趾的道渣,让人觉得脚下清爽了许多,走起路来也轻快了许多。但是,若逢了下雨天,脚上又没穿止滑的草鞋,那光脚板踩在青石板上的滑溜劲,让人不摔跤真难,远不如泉水湾红石板路让人踩在上面觉得踏实。

要论湾场的设计建设,咯南乡刘氏的发源地倒远不如刘晓楠老家泉塘湾。栗林冲大湾里人多村大房屋乱,整个湾村就根本找不出个中心辐聚点,显得是一盘散沙,若不本湾村人,在湾村里转了几栋屋就准把你转晕了头,分不出东南西北来。插队咯些日子来,刘晓楠到大湾里小学老师刘功欣家去过几次,每次若没人带路,就准得迷路。哪像泉水湾栋栋房屋南北东西清清楚楚,绝不会让人搞错的。

从宅基房舍建设看,栗林冲三湾中以上林湾为佳,最具来江农村的湾村布局典型模式特点。上林湾设有湾村的正大门,是全湾的门户和中心的入口。全湾的中心是上下两个正栋,座北朝南,后靠野栗子山,前临栗林冲田洞。上了湾前台阶,进大门,是大门厅屋,与其东西各两间房屋构成一栋。队里的公屋就在大门厅屋的西侧。往上过天井,是与大门厅屋栋结构相同的正厅屋栋。上下两栋的东头、西头各有厢房相连。正厅屋是全村各种大事的集会中心。

晓枰晓楠兄弟俩就住在正厅屋西边那间屋的前半间,房屋是生产队会计功程哥的,由队里安排给他们借住。他们的西隔壁是队长功英哥一家,隔正厅屋与他们相邻的是队里管现金的出纳功书哥家,他的东隔壁是队里的保管员功崇哥的家。

正栋以东、以西两边各有以中间厅屋、南北两头正屋构成一栋的房屋。东边、西边再往外,是各家的猪圈、厕所。西边只有一栋房屋,向东朝向正栋,据讲以前有个过亭与正栋相连,几年前在重修房屋时拆了,以后竟无力再盖起来了。西栋由南向北有鸿意伯、鸿习叔和会计功程哥三家。

东边有前后两栋,之间以过亭相连,向西朝向正栋,也有个过亭与正栋相连。咯两栋屋子分别住着富农成分的功治、功光两兄弟和老贫农厚友父子的家。东边两栋房屋相对于大门厅屋栋向南突出半栋房屋的位置。站在湾大门口台阶上,西向上水头的视野开阔,来自栗林冲水库的水和湾村西头泉水井的水,日夜源源不断地流来;而东向视线受向南突出的东栋挡着,看不到水的流出。咯是典型的聚财兴丁的好风水。

东栋与大门正栋呈半圆筒状,与湾村前的花石板路一起,在村前围出个地坪。逢晴日,地坪是全村的晒坪,稻谷、麦子、薯干、粉皮、辣椒、萝卜、衣物、被褥、尿布,什么都在那里晒。

傍晚,地坪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孩子们在暮色中一边玩耍,一边等着迎接自己的从田地里劳作归来的父母。家里有未断奶的婴儿的,奶奶就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站在大门口的台阶上,一边摇晃着手中已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孩子,一边不断地哄着孩子:“哦,哦,不哭,不哭,妈妈回来了,宝宝有奶吃了。”整个村前,孩子们的嘻戏打闹声,婴儿的啼哭声,老奶奶的叨叨声,夹杂着暮色里归窝的鸡鸭声,似乎是器乐大师于蒙胧中演奏的一曲浑厚的山村暮归曲。咯首曲子的尾声是地坪里孩子们的欢呼声:“爸爸妈妈回来了”,“爸爸,爸爸”,“妈妈,妈妈”。

至于对林湾的房舍,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布局,连个全湾村公有的正厅屋都没有,所有房屋都是座北朝南,大门口连个太阳都晒不到。咯就犯了来江乡里湾村风水的大忌,注定了那个湾村难得发展成个好样子。湾村里各家或两家挑伙,依山面田,各建一栋屋,房屋布局互不照应,各栋之间互不搭界,更不会相连,雨雪天串个门还得穿套鞋打雨伞。因此,那片房屋给人的感觉,不是一个整体的湾村,只是零零散散的十来栋房屋。咯样的风水,怎么能聚财兴丁。所以,对林湾给人的感觉总是零乱、破败,村里的人气也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