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恩科新法(1 / 2)

 第十章恩科新法

至于恩科一事,是王维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毕竟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已是深入人心,士绅阶层把握着言论和思想的走向,稳定这些人是非常迫切的!而有明一朝,更是将士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可以和皇帝抗衡的地步,所以要想安定国家必先安定士子。

如此一来,开恩科之事就非常有必要了。打个比方,天下士子们、百姓们一看你南京朝廷还有举办科举的能力,对南京朝廷的信心必然大增!稳定民心很重要,在国难之事就更重要了!

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王维想挖掘一批有新思想的新人才用以对抗朝廷老旧势力,打破党争等地桎梏!便于凝聚举国之力克服天灾**!

但想要重新统一全国的思想,凝聚举国之力却不是那么简单,明末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以及资本主义的滋生使得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李贽等人的学说更是打破儒学对社会思想封锁。人们思想的转变使得各种思潮和言论学说层出不穷。

后来的顾炎武和王夫之认为何心隐、李贽等人的学说,虽然揭露了伪道学,又整体瓦解了儒家道德体系和价值系统。但又提不出建设目标,造成小人儒明目张胆的将放纵合理化,物欲横流,**文化泛滥,士不知耻,言不及义。利己主义再不用伪装,无所顾忌地登堂入室。伪君子干脆抛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成了真小人。

批孔、批儒,各种思潮层出不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好事,但是也要看在什么阶段。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这时就不是百家争鸣的时候。春秋战国,唯有秦国实现统一,唯有秦国思想最统一,独尊法家,罢黜百家。全民高度一致,一心耕战,秦的统一不正说明问题吗?

晚明的进步人士尤其对李贽恨之入骨,被称为是西学三柱石的冯应京甚至将李贽埋骨之塔焚毁,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谴责李贽“是人之非、非人之是”,至令天下“学术涂炭”。明代大儒王夫之等遗民遭亡国之恨后,痛骂李贽祸国之深,认为他们是华夏沦亡的罪魁祸首。

然而王维却认为这很好,所谓不破不立!一座腐朽的宫殿,只有推到才能更好的建设,不然如有一日一旦坍塌却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人们的思想更是如此!只不过李贽等人虽然推到了宫殿,却没有将其重建,这就是最大的错误了。

王维便是打算弥补这个错误,将思想重新归流,但却不想用老儒学旧思想,如此一来一个新思想的产生就很有必要了!而新思想的传播就必须要有人去主导,王维打算自己去主导!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王维就需要发掘大批人才来帮助自己,那么这一次的科举就更重要了,因为这一次人才的发掘关系到整个帝国未来的存亡!

“此次恩科,朕打算特赐一些名额,各位大臣可以推荐一些名额,只要有才能,朕会给他们一些机会的!”王维说道,同时还回想着明末的一些杰出人士,打算着是不是招揽来几个。

“陛下,这似乎有些不妥吧。历来,这科举考试都是踏踏实实一步步走上来的,回不回给了一些人投机取巧的机会啊?”史可法犹豫了一下说道。

王维看着五位内阁大臣们笑了笑,心里面也明白这些大臣都是科举一步步考上来的,心里是瞧不起那些走捷径的官员和勋贵们。王维摇了摇头,随即说道“不是说你们推荐了朕就会予以重任,朕还是会考校一番的。只要朕知道他有才,朕会给他一个职位考验一段时期,如果考验期内能胜任者,朕才会给予官职的!这叫试用期!此法可堪一试?”

史可法等人互相看了看都为这个名词感到稀奇,不过这种做法朝廷曾经有些一些相似的做法,这主意到可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