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十五年,大明周王利用三年(1676年)二月</p>
恰逢惊蛰时节,万物复苏,大地回春。</p>
大江南边的松滋县(今荆州松滋市)正迎来阴雨绵绵的天气,如同一幅水墨画卷,将大地染得湿润而富有生机。</p>
农谚有云:“春雨贵如油”。</p>
在正是大地最需要雨水滋润的时候,勤劳的松滋农民们,抓住这难得的春雨机会,身披蓑衣,脚踏泥泞,穿梭在田间地头。</p>
他们可不管城里的主人是谁。</p>
他们只知道,必须用力挥舞着锄头,播种着希望,期待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p>
这样,来年才能缴纳官府的税银。</p>
对他们来说,是清、是明、是周,没什么区别。</p>
辫起鞭子,或是留起头发,这重要吗?</p>
能顶一餐饱饭吗?</p>
无论城主是谁,收税的,还是那群老爹;服役的,还是这群农民。</p>
无论城主是谁,淋尖踢斛、火耗的花样,都不曾少过。</p>
对松滋内外的万千生民而言,他们只求希望安稳度日。</p>
辫发、留发都行,只要不是今日明,明日清,不要有盗匪,不要有流寇。</p>
若是反复,税赋要征收多次不说,甚至还有生命危险。</p>
有什么能比脑袋更重要吗?</p>
头发吗?</p>
秋收纳赋的时候,县里下乡来收取税银、征收粮食的老爹们,可不会因为农民们有头发,或者辫起了辫子,就能少收一点,哪怕是一厘银子。</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