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用手一指,向唐军指出了屈突通逃跑的方向。</p>
抓住屈突通,那当然是大功一件。</p>
这也是桑显和必须交纳了一个投名状,于是,刘文静派遣桑显和和大将窦琮、段志玄追击屈突通。</p>
以有备对无备,毫不意外,在稠桑,桑显和再一次和他的老上级碰面了。</p>
屈突通并不是个认命的人,他立即摆好阵势,准备和追兵决一死战。</p>
但窦琮手上有张王牌。</p>
为了以防万一,窦琮让屈突通的儿子屈寿也一起随军追击。</p>
这其实是向屈突通传递了一个信息,虽然在战场之上,屈突通杀伤了无数的唐军,但他留在长安的家眷,全都完好无损。</p>
这是李渊的仁慈,是李渊的攻心之术,也是向屈突通示好的信号。</p>
屈突通读懂了李渊的深意,当屈寿走出队伍,向他宣读李渊的招降谕指时,他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p>
当年,李渊曾经派自己的家僮招降过屈突通,但不问情由,被立即斩杀。</p>
但现在,屈突通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只是虚情假意,不痛不痒地向说:“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仇。”</p>
然后,他命令左右的将士射杀屈寿。</p>
所有的将士都知道这不过是屈突通的一句话而已,如果真要射杀屈寿,谁有屈突通自己的箭术好?</p>
主帅已无必死之心,将士自然也没有玉石俱焚之志。</p>
桑显和适时走出队列,他并不愿意看着昔日的同僚们,做无谓的挣扎和牺牲,他大声而肯定地说道:“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p>
这句话直击人心,大凡可以选择,谁会一条道路走到黑。</p>
关中,那是他们的家乡,那里有他们的土地,父老乡亲,有他们生命中所有最重要和最珍贵的一切。</p>
于是,屈突通的将士们全部放下武器,向唐军投降。</p>
屈突通下马痛哭,他知道,他已经彻底失败。</p>
屈突通也知道,杨广完了,隋朝也完了。</p>
他向着东南方向,向着杨广的江都,哭泣着,伏地再拜道:“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p>
隋朝中坚之臣,屈突通被俘送至于长安。</p>
作为隋朝的元老和中坚,加上其为官清正,素著威名,屈突通进入了李渊的统一战线。</p>
他想树立这个标杆,让原来的隋朝官员看到,自此而下,每个人都可以在新朝找到自己的位置。</p>
这就是政治和人心,一着看似轻描淡写的棋,远胜十万雄兵。</p>
长安城中,太极殿上,李渊对屈突通开诚布公地说;“何相见晚耶?”</p>
这是责怪,也带着深深的期许。</p>
屈突通看着大殿之上,高居主位的李渊,心中无限感慨,昔日自己高居人臣重位,此次自己再入长安,已成阶下之囚。</p>
而太极殿上,也早已物是人非,屈突通不由悲从心来,再次流泪说道:“通不能尽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p>
这是他最后一次以隋朝官员的口吻和李渊说话,自此之后,屈突通,再不是隋官,而是唐臣了。</p>
李渊宽慰他道:“隋室忠臣也。”</p>
他授与这个隋朝忠臣兵部尚书的职位,并且封他为蒋国公。</p>
一个时代结束了。</p>
除了兵部尚书这个要职之外,屈突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实职,也许那才是他真正的职位,那就是秦王李世民元帅府的长史。</p>
这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作为长期在外征战,并且年纪才二十上下的秦王李世民,即使真是天纵之才,也许也需要屈突通这样一个久经战阵,久历人事的元老大臣,随时在旁边提点。</p>
屈突通没有辜负李渊的厚望。</p>
至少,他展示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在平定薛举之战中,唐军获胜之后,按照惯例,各位将领都争相抢夺薛举富可敌国的财富,但只有屈突通不为所动。</p>
李渊听到之后,在朝廷之上特意表彰他说;“公(屈突通)清正奉国,著自始终,名下定不虚也。”</p>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象屈突通般可以招徕而降。</p>
在河东,李渊就碰上了一个硬茬,他叫尧君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