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昨日隋将今唐臣,虽占关中失河东(1 / 2)

 力量代表一切,强者通吃。</p>

当中原大地出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王朝之时,突厥必然衰弱甚至面临灭族的危险,这已经被历史一再证明。</p>

当年启民可汗在突厥的内战中失利,单骑入朝。</p>

在隋文帝杨坚的全力支持下,他忍辱负重,从零开始,积弱为强,才避免了突厥亡国灭种,但或者内心真有想法,或者迫于形势,他甚至想改变突厥的传统服装为汉人的服饰。</p>

这是改突为汉,是奇耻大辱,并且,往事历历,如在昨日。</p>

处罗可汗本人也亲身经历那段岁月,深有体会,因而,当他看到李渊的发展越来越不受控制,李唐有成为统一帝国的可能时。</p>

他的判断是,李唐和突厥,二虎相争,必有一战。</p>

既然如此,那就要趁李渊根基未稳时,将他扼杀在摇篮中。</p>

处罗可汗决定开战。</p>

但是,他采取了一种隔岸观火的间接方式,突厥人准备支持另外的割据势力,骚扰和侵犯李唐边境,可以拖垮李唐的国力。</p>

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次行动,是刘武周进犯太原。</p>

这是一次大规模和彻底的军事行动,刘武周的目标直指整个山西全境,而太原是李渊龙兴之地,尤其是晋阳一地,城墙坚固,士马精强,粮食储备也非常丰厚。</p>

这似乎不是一座能被区区刘武周攻下的城池。</p>

但事实是,李渊的后院被刘武周一锅端了,太原失守,山西大部分都在刘武周的马蹄和刀锋下瑟瑟发抖。</p>

可以肯定,背后一定有突厥人的允许和直接支持。</p>

战争正式开始。</p>

李渊非常肯定,统一的李唐帝国,必须跨过突厥人,才可能屹立于世间,即使不能打败和摧毁突厥,也必须在战略上保持平衡。</p>

当西方已定,四方招抚有方,情势大好之际,李渊立即应战,但在正式和刘武周决战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个历史遗留问题。</p>

那就是河东城,现在还牢牢控制在隋朝将领尧君素手下。</p>

河东城是一颗钉子,是黄河以东的一个军事重镇,要想向北反击刘武周,就必须攻拨掉它,否则,一旦河东城和刘武周互相表里,必成心腹大患。</p>

但河东城表现出非常高的硬度,这块骨头,并不好啃。</p>

李渊作了软硬二手准备,他先进攻,然后劝降。</p>

毫无疑问,进攻失利。</p>

劝降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前河东前统帅屈突通。</p>

屈突通现在混得风生水起,他投降了李渊,已经是李唐王朝的兵部尚书,这是李唐帝国权力中枢的高级官职。</p>

当年,李渊对河东城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率大军抢渡黄河,入主关中时,屈突通率领主力,全力追蹑李渊的军队,希望和长安的守军二面夹击,以挽救危难的时局。</p>

但天命所归,屈突通也无能为力,他的军队被刘文静击垮,他再没有能力前进一步。</p>

长安,已经可望不可及。</p>

屈突通在河东城,留下了一个足以托付的将领,他叫尧君素,完全可以和唐朝周旋,屈突通即使再回河东,也于事无补。</p>

何去何从?</p>

作为杨隋王朝的中坚,他还有一个机会,在另一个地方,或者还有希望可以翻盘。</p>

东都洛阳,他曾经是洛阳之王,他在那里创造过自己的传奇,如果没有他的统帅,当年杨玄感早就攻破了洛阳城。</p>

是他屈突通挽救了洛阳,也挽救了杨广的隋朝。</p>

他希望,他还能重振辉煌,再一次救杨隋于危急覆亡的关头。</p>

于是,他留下自己的心腹大将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领一小部分精锐骑兵,直奔洛阳而去。</p>

只是,他走的并不急,也许他也不想太急。</p>

桑显和是个妙人。</p>

他在战场之上勇猛无比,屡次大战,都差点大败唐军,但每一次都是先胜后败,被无法预知的因素打败,但桑显和确实无愧猛将勇将大将。</p>

或者是他看到屈突通留下自己当炮灰,心生怨恨,或者是他确实觉得李渊真是真命天子。</p>

他做了一个非常明智而果敢的决定。</p>

屈突通一只脚刚出城,他就立即举军投降了唐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