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天台终成第一宗,祖庭国清天下闻(1 / 2)

 杨广走了他父亲杨坚的老路.</p>

他也来了一次政治联姻,他给自己挑选了一个贵人,那就是陈后主的六女陈稠。</p>

陈氏是货真价实,名正言顺的江南皇族。</p>

以此为契机,杨广大力提拔,原来陈朝的王室的本族或者边缘的亲属,进入隋朝的政治圈子。</p>

随着陈氏王族的大规模起用,政治力量决定了经济和文化的方向。</p>

江南的文化也在江北大地蓬勃发展,江南士庶,从心态上,逐渐消融了对隋朝的敌意和文化上的蔑视。</p>

毫无疑问,现在的隋朝,似乎已不只是北方豪族的隋朝,而是江南江北,我们的隋朝了。</p>

真正的南北混一,需要一个契机。</p>

那就是出身北方,但却一直治理南方的杨广,当他正式登基为帝,一身得兼南北之重,正式将江南纳入其政治和文化版图之内开始。</p>

这一点,杨广比他的父亲杨坚,要高明太多。</p>

但杨广一直留有一个遗憾。</p>

江南自南朝以来,一直盛行佛教,虽然佛都只是一个外来宗教,但和本土文化相融之后,却成长迅猛,对于民众,在思想和教化上,并不弱于传统的儒教。</p>

当时江南佛教的首领天台智者大师,虽然在名义上收了杨广做弟子,但却从未真心承认杨广及他所代表的隋朝正统。</p>

从前,杨广做为区区一个藩王,不能做更多,但今时不同往日,加上隋文帝杨坚晚年大力倡导佛教,佛教在南北的发展,已是一日千里。</p>

佛教,已具备成为一个独立的本土宗教的基础。</p>

杨广想建立一个全新的本土佛教流派,他或者有更大的野心,想将佛教彻底中国化。</p>

他的本宗天台宗,就是杨广的首选。</p>

当时,智者大师已经仙去,天台宗的新一代,出现了二个杰出的代表。</p>

一个是理论大师灌顶,他将智者大师的思想和言论,理论化,文字化,系统化,达到可以开宗立派的可能。</p>

另一个就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僧人智璪。</p>

他几次作为天台僧团的代表去拜见杨广,在《国清百录》中详细记载了杨广和天台智璪在宫禁之中的一次对话。</p>

从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杨广作为帝王,同时,他又作为佛教的普通信众,他说话的方式和语义。</p>

这是杨广和佛教僧众在皇宫禁苑之中,现存的唯一的实录。</p>

这也是一次“好,很好,非常好”的非常有意思的谈话实录。</p>

杨广召见天台僧团代表智璪的目的,是要为智者大师立碑。</p>

以下是杨广和智璪大师对话的实录。</p>

杨广以弟子自居,称智璪为师。</p>

杨广先是礼数周到,礼让智璪“师上座坐”。</p>

然后宾主坐定,作为当今的皇帝,杨广免不了,要摆下谱,他先让张衡开始提问,“师等是先师(智者大师)之寺僧,从和合不?相诤竞是非不?”</p>

智璪感受到皇帝的威权,因为这个问题已是直指天台僧众内部的深层事务。</p>

智璪内心震动,再不敢托大,他立即站起身来,准备恭敬回答。</p>

而这种级别的礼数,是世俗之间,对于皇权的臣服,已不是方外之人,超然的态度了。</p>

杨广见好就收,摆手让智璪坐下,语气平和地说:“师坐勿起。”</p>

智璪从刚开始的心绪摇动之中回过神来,他恢复了出家人的镇定。</p>

智璪不再推辞,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回答杨广这个提问:“门人一众洒扫先师之寺,上下和如水乳,尽此一生奉国行道,不敢有竞是非,常以寒心战惧。”</p>

智璪不愧是天台僧众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句句切中杨广内心深处的渴望,这是杨广在智者大师身上,一直想望,但从未见过的配合和迎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