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衣锦还乡未为晚,杨广首次下扬州(1 / 2)

 通济渠,大名鼎鼎,于南北大地,既通且济。</p>

这是连接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天才型水利工程,杨广仅仅用一百七十一天就竣工使用。</p>

通济渠,起于洛阳,终于扬州,这让人惊叹之余,似乎觉得非常神奇而难以理解。</p>

其实这中间,有一个被忽视了的关键。</p>

那就是杨广的通济渠,并非是从无到有,凭空在大地之上,挖出了一条新的运河。</p>

杨广只是在故有河道上的基础上加工疏浚扩展而已。</p>

长江,淮河,黄河,这三大水系,自古就有连接的古老水道,又历经历代断断续续的分段式的修建,已经初具规模。</p>

杨广在隋朝国势如日中天之际,以举国之力,重新疏通,自然是功到自然成,但却并非不费吹灰之力。</p>

他征发了百万民众,夜以继日,万众一心,大干快上。</p>

三月动工,到八月份,全渠水系就南北贯通了。</p>

大运河水道逶迤,倒映着满天星光,泛起浪漫的氤氤之气。</p>

运河二侧,御道平坦,似乎延伸到无尽的天边尽头。</p>

运河旁的长堤上,垂柳如荫,好一派人间繁华自在天。</p>

杨广心中油然生出,天下尽在掌握的雄心壮志。</p>

他要衣锦还乡,他要无限风光地回到扬州,他要让他往日的臣民们看到,昔日晋王,今日天子的无上威严。</p>

杨广很早就定下了南巡的计划。</p>

当大运河全线贯通之日,他将乘坐庞大的舰队,从洛阳直下扬州,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运河首航仪式,。</p>

一是可以检验运河的质量,二是可以显示大隋天子的威严和无上的尊贵。</p>

论讲排场,杨广认第二,中国历史上,又有谁敢认第一?</p>

杨广乘坐的虽然不是当世最先进的战舰——五牙战舰,但它的规制只是稍小一点。</p>

杨广毕竟不是去打仗,他是去江南巡行,但饶是如此,他的座驾,依然堪称一座移动的水上宫殿。</p>

甲板之上,楼高四重,最上面一层,是他办公的区域,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而中间二重,竟然有一百六十多个房间。</p>

杨广乘坐的龙舟,实际上是将陆上的宫殿和水上的造船技术完美结合,代表了当时当世最高的技术水准。</p>

杨广并非只是单人独船下扬州。</p>

他要来一票古往今来最大的,杨广甚至将整个朝廷和后宫全部搬上了船,这个庞大的队伍,竟然超出了五千多艘船。</p>

可以想象,这只规模的船队,行进在运河之中,首尾相接二百余里。</p>

夜晚来临,船上灯光,通明闪耀,夜空之中,星月争辉,二相交映,光耀川陆,加上二岸骑兵,夹道而行,旌旗遮天蔽野。</p>

这当然有巨大的声威和气势,但也有一个现实的问题。</p>

这支队伍太庞大了。</p>

运河二岸挽船的纤夫和卫士等所有人员,加起来,至少有二三十万人,饮食如何解决?</p>

杨广见招拆招,他下令这个队伍,所到之处,运河二岸,五百里之内,必须贡献饮食。</p>

杨广此行,有意显摆,加上后宫奢靡攀比。</p>

浪费的粮食,珍味,数不胜数,很多吃不完的美味,为了避免发臭,引发疾病,都只能就地掩埋。</p>

这是深度的扰民。</p>

虽然杨广免除了沿途献食百姓的赋税,但当地庞大的官僚机构,却发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p>

他们需要依靠百姓的贡献而生存。</p>

Tip:收藏+分享隋唐天字七书,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