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血压药物治疗(1 / 2)

富贵病防治手册 书凡 12366 字 2019-10-02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面貌。

第一节西医药物治疗

一、常用药物分类及简介

目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等。

(1)利尿药

主要通过利尿排钠,使血浆与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血容量及心排血量降低而降低血压,包括氢氯噻嗪、氯噻酮、吲哒帕胺;袢利尿降压药如呋噻米、布美他尼;保钾利尿降压药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

(2)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压,如已用多年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普奈洛尔(心得安)等,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以及兼有α、β受体阻滞作用的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3)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降低血管阻力而降压,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喹那普利等。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为新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血压升高的最重要一环——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而使血压下降的,包括氯沙坦、依贝沙坦、坎地沙坦、依普沙坦、替米沙坦等。

(5)钙拮抗剂

主要通过作用于平滑肌的钙通道、扩张周围动脉、减少外周阻力等降低血压,包括二氢吡啶类中的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尼索地平、依拉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等和维拉帕米、地尔硫。

(6)α受体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后膜α受体,使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的,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二、选药的技巧与治疗原则

简单来说,降压药物选用与治疗原则有:

(1)各种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药理学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分期、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用药后的反应选择用药,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2)对缓进型高血压患者,阶梯式降压药物选择原则的首选药目前已从利尿剂和β阻滞剂扩展到包括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用这四类药物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获得控制或达最大量,或出现不良反应。达到降压目的后再逐步改为维持量,以保持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维持量治疗应力求简单、用最小剂量,使副作用最少而病人能坚持服药。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药,如无必要,不应突然停药或换药。对重度高血压,可能一开始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

(3)应密切注意降压药物治疗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加以纠正或调整用药。使用可引起明显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前,宜先向病人说明,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最要注意,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近年发现噻嗪类利尿剂能升高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β阻滞剂能增高血浆甘油三酯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因此对血脂异常者应慎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脂无影响,而α阻滞剂和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剂能轻度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因此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

(4)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昼夜24小时血压的关系较其与一次性随测血压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有条件时,应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定结果选用长作用时间降压药或采用缓(控)释制剂,以达到24小时的血压控制,减少靶器官损害。

(5)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已产生器质性改变,或由于患者不能耐受血压的下降,即使联合使用几种降压药物,也不易使收缩压或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此时不宜过分强求降压,否则患者易感觉不适,并有可能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

(6)对老年人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一般使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为宜。可选用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加用少量噻嗪类利尿剂。老年人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应避免使用胍乙定、α阻滞剂和拉贝洛尔等药物,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7)急进型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重度高血压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等为妥,且不宜使血压下降太多,以免肾血流量减少而加重肾功能衰竭。

三、如何服用降压药

服用降压药,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坚持用药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最大问题是用药不规范,由此而造成的血压波动会加重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所用药物的剂量或种类,直到能以最小剂量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服用维持量贵在坚持,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要对症下药

降压药物种类很多,每种药的作用和适用对象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对症下药方有疗效,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3)稳降压

降血压不可*之过急,尤其是合并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降压过快会加重心脑肾的缺血,甚至诱发脑卒中、心绞痛或导致肾功能下降。

(4)预防首剂综合征

第一次使用某种高血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晕尿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此称首剂综合征。容易引起上述综合征的药物主要是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初服降压药采取小剂量服法可防止这种现象。

(5)忌突然停药

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如果突然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临床称为降血压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一系列症状,有的病人还可因血压骤升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

(6)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

人在入睡后,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应降低,如在睡前服用降压药,2小时后正值药物的高效期,这样可导致血压大幅度地下降,血流量减少,血流中的某些凝血物质极易黏附在血管内膜上,聚集成凝块,特别是老年人,易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7)忌用量过大

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液流向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血压骤降,势必会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发生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8)降压的同时要兼顾其他疾病的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代谢功能紊乱的综合征,血压上升的同时,还伴有其他许多代谢紊乱,如血糖升高、血脂增高,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可引起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这也是相当多的高血压人,虽然坚持降压治疗,但却未能避免中风或冠心病发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降压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其他代谢方面的改变,做到治疗与降压同步进行。

四、联合用药的方法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预防和减轻靶器官的损伤,延长生命,因而要求将血压降至一定低的水平并保持于此水平。为达到此要求,单一降压药可能不能完成任务,而需要合并应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

以下介绍一些抗高血压联合用药的一般规则:

(1)根据血压波动规律联合用药;

(2)根据降压药的作用原理联合用药;

(3)根据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

(4)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联合用药;

(5)根据给药的途径联合用药。

存在以下情况时可优先考虑联合用药:

(1)单用某药有效但不够满意时;

(2)有明显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

(3)中、重度高血压,不能经常随访者;

(4)同时并存其他疾病限制某些药物剂量时;

(5)适应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联合用药建议:

(1)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2)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3)钙拮抗剂(二氢比啶类)+β受体阻滞剂;

(4)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5)钙拮抗剂+利尿剂;

(6)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现今认为比较合理的配伍: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

(2)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9受体阻滞剂;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通道阻滞剂;

(4)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

(5)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

五、用药安全

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时,用药安全不容忽视。简单来说,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特点和不同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压水平、年龄、有无合并其他疾病等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2)用药后出现头痛头晕怎么办

短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等不适。如果这些不良反应尚能忍受,而且药物的治疗效果良好,可继续使用;如果不能忍受,或治疗效果不好,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其他降压药物。

(3)用药后出现恶心恶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