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2 / 2)

这个学校是民族学校,主要承担的是少数民族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免费的。现在,有汉人带着孩子来求学,那么最大的问题是:该收费不该收费?

孩子的家长也不是刁民,但是有几句话却很在理:“为什么可以收百越的孩子却不收我们的孩子?难道汉人比百越低了一等么?”

这话一出,李学明头就大了!但是,答应收留这三个孩子,却是万万不能的!

琼州地方,占比例最大的还是汉人。汉人孩子数量,比百越孩子数量要多得多。如果开了这个头,其他汉人也将孩子送来怎么办?这学校,还不立即关门大吉?

但是不答应,眼下这一关就过不去!如何向这些满怀期望的穷苦百姓解释?

头大如斗,李学明只好先请家长们在“办公室”——郦大人创造的称呼——里坐着,派人去请郦大人。郦大人没有空闲前来,却叫人带来了一句话:这些孩子,都收下就是!不过,这三个孩子,要竞争!现在先不收学费,跟百越的孩子一起读书;两个月后考试,如果这三个孩子都能够进入前一百名,那么,他们三个人就可以继续读书,而且是免费读书!如果进不了,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退学,一个是补交三年的学费!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为了以示公平,郦君玉索性又将这一条补在公告上。接到这个消息,两日之内,李学明手下,又多了两百名学生。

李学明暗暗叫苦。这样做,不是给自己增加工作难度么?他实在不明白,这位大人,难道是办学办上瘾了?

李学明不明白,郦君玉的专职账房先生——赵荣兰也不明白。身体好了之后,她恨不得立即飞到琼崖去;正好淳于镇的“威武镖局”接了第一笔生意——保护一名商人前往琼州投资——就在淳于镇的保护下来到了琼崖。

这下子,荣兰可把嘴巴撅到天上去了。什么什么?这百越孩子免费教育,已经花了一大笔钱了,还要多准备一些汉人孩子的份?说实在话,荣兰可绝对不是什么轻视汉人的人,但是,一个大问题——钱啊!虽然前一阵拍卖也给琼州的库房里搬进了不少钱,但是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别的不说,这造路的事情,是一刻也缓不得了!眼看着一年又到秋天了呢,秋天可是各路商人进山收购货物的最佳季节,也是百越民族下山卖土产的最佳季节!

可是,这公子啊……脑子里想些什么?

荣兰当然不知道,公子打的是什么主意。

公子的主意,是想要叫百越民族汉化。但是光教给他们圣人的学问,这也只能让他们更加仰慕汉人的文化,却不能真正与汉人融合。

所以,孟丽君将主意打到了孩子身上。孩子是最没有成见的,也是最没有心机的。让百越的孩子与汉族的孩子一起成长,那么长大以后,他们必定会惦记这三年的情谊。即使发生一些冲突,他们也会将少数汉人与汉族人分出来。

同学的友谊往往是最牢固的,最不可忘怀的。更何况学校之中,还有几个如花似玉的百越女孩子。在他们中间,发生一两桩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借助婚姻进一步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原先准备办学的时候,孟丽君也没有想那么多。但是等李学明将消息报告过来的时候,她就想到了——自己必须借助这个机会。

李学明头疼的,不是钱,而是教师。地方倒是不担心。前几个月造房子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房子够大,够住人。但是,教师就远远不够了。琼崖地方,有学问的人本来就少。偌大一个州府,有功名在身的人,两只手就可以数过来。何况有很多读书人可是自高身份,家里有钱就绝对不肯去给人家做西席。大多数教师还是郦大人从京师带回来的落第举子。当然,从京师里赶来的落第举子,至少也有这么三四十人,但是大人还办了一个技术学校啊。技术学校里集中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最优秀师傅,——不过大多数都是不认识字的。郦大人吩咐说要将各行各业师傅的技术体会什么的通通都纪录下来,给后世之人作典范——虽然很多人相信这种书即使流传下去也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写书到底比当蒙学教师要光彩的多,所以,有十七八个举子就跑那里去了。眼下,在自己手下的举子,不过也只有十七八个而已。而且,人家是什么身份呀,都是举人!自己是什么身份?不过是一个秀才而已!让秀才来管理举人老爷,这本身就有些为难。好在有郦大人的吩咐,这些举人们虽然觉得当蒙学教师有些委屈了自己,但是也都勉强答应了。好不容易将工作分派下来,现在,却又突然增加了两百个人!给这些举人们增加工作量,他们铁定不乐意!

怎么办?真真把我们的秀才急坏了!

好在郦大人马上就派人来吩咐:“学生多了,教师却不够,所以我有个主意,要重新设置一下学生的课程。”说着,交给李学明一张课程表。

李学明看到这张课程表,急倒是不急了,却傻住了。虽然几个月接触,也知道这个大人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主。但是,现在也太过分了吧?

既然是学校,定要传授圣人学说。但是——大人交给自己的这张课程表里,圣人学说居然只安排了一天一个时辰的时间。其余的时间却是安排了些什么?一个半时辰识字课也就罢了,这是基本。还有的,美术课、音乐课、射箭课、骑马课、数学课、物理课……这些东西,与孩子的前途,又有什么关系?考秀才不考这个!

不但是李学明,一大堆举人们看到这个东西,也全都愣住了。一群人齐聚郦大人府上,听郦大人仔细解释:“自从前朝以来科举考试,向来只注重文章上的本事。这些本事,其实也不见得有利国家。而学生花大量时间学文章,却将其他安身立命的本事都扔掉了。眼睛近视了,身体更是风一吹就倒。即使学成了文章,学成了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却又怎么给国家效力?甚至有些人,满嘴只是圣人学说,却连鸡蛋大约多少钱一斤也不知道,这种人文章再好,又有什么用处?更有些进不了学又无法自谋生路的人,三四十岁的人,还有靠父母妻子养活,这与废物何异?数学物理,都是杂学。不过这些杂学,却是有利于学生将来自谋生路。单说那数学,学生学好了,算盘打得精通了,将来给人家当个账房先生,也就有糊口的本事。至于那物理,也不是让学生学着做清谈资料的。深明物理之人,更是有大用处。”

李学明诸人不由问道:“物理之学,又有什么用处?”

孟丽君指着案上一方砚台,笑道:“此为万钧巨石。”又摞起一沓书,笑道:“这是三丈高塔。要靠十余人的力量将这万钧巨石运上这三丈高塔,列位可有什么主张?”

众人面面相觑,半日才说道:“只靠十余人,是万万抬不上去的。”

孟丽君笑着叫过一边的严小黑:“小黑,你是否有主意?”

小黑笑:“这简单。先找材料做几个滑轮就可以了。”众人不解,小黑顺手拿过一张纸,画图解说起来。

孟丽君笑道:“如今琼崖地方,商人云集。商人要逐利,必定要寻求新奇实用东西。学习物理,知道一些常识,对于将来发展,定然有好处。这些孩子,不可能人人都能进学,既然如此,又何必耽搁孩子时间。不如趁这个机会教他们一些其他本事,或者有用。”

众人叹服。只不过李学明最担心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样,我们十余人,只教授识字与经史典籍,是够了。但是,那些射箭骑马还有数学物理,却是让谁来教授?”

孟丽君笑道:“这些好说。射箭骑马,可以叫本地游击将军,指派两人来代为教授。至于数学物理,我手下这一群孩子,也勉强可以派上用处。”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