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赚大了的智瑶(1 / 2)

 老子现在还没有任何的著作,学的知识八成以上来自周王室藏室的典籍。</p>

当前周王室藏室的典籍其实已经不多,绝大多数被王子朝带去了楚国。</p>

周天子不止一次请求列国帮忙讨回在楚国的典籍,可惜的是诸侯们嘴里答应,什么实际行动则是压根就没有。</p>

以前晋国由于需要借用周天子旗号的关系,很多时候会满足来自周天子的要求。后来晋国放弃跟楚国继续打生打死,维持中原霸主身份的同时,更多的精力是用来内斗了。</p>

目下极力争取获得列国认可霸主地位的是吴国,他们在公元前515年就成功把楚国打怕了,又在公元前505年迫使楚国迁都,此后吴国的风头一时无两,只是仍然没有多少诸侯国承认吴国的霸权地位。</p>

“孙长卿(孙武)、伍员(伍子胥)皆为吴臣,吴国败楚,兼并徐国、钟吾、淮夷,西征南讨得以常胜。南方新‘伯’必为吴国。”孔子说道。</p>

那个“伯”通“霸”,春秋时期讲到“伯”就是老大的意思,用在国家身上则是泛指霸主。</p>

他们讲到这个,主要是智瑶一开始就定下今天的话题。</p>

客随主便嘛!</p>

老子开了个头,后来就由很有表现欲的孔子在主讲了。</p>

吴国过去的二三十年之内真的非常牛逼,一再击败当时的南方霸主楚国。</p>

得以让吴国崛起的因素挺多,最为关键的是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了吴国,后继又向吴王阖闾引荐了孙武,就此之后吴国就彻底崛起了。</p>

孔子又说道:“吴无‘礼’,多以诡诈,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p>

是哦,在谁都还追求“君子战争”的时代,吴国就从来不在乎那些,得到了那一位吼出“兵者,诡道也”的兵圣,简直就是珠联璧合呀!</p>

孙武其实是齐国田氏的成员,他的祖父田书在齐国攻伐莒国时立功得到封地“孙”,由封地而得氏。</p>

田书的儿子孙凭后来没有什么建树,到了孙武这一代在齐国彻底混不下去了,自学成才的孙武到处游历结识了当时还是楚国贵族的伍子胥,才有了后来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接连七次推荐孙武的事情。</p>

现在除了吴国之外的天下人不但对吴国感官很差劲,连带对孙武也非常不待见。</p>

原因是孙武太过于无所不用其极,为达目的不折手段将人品给败光了。</p>

真正让世人厌恶的事情发生在了公元前506年,孙武和伍子胥指挥吴军杀进了楚国的都郢,随后干了挖出楚王棺木进行鞭尸的事情。</p>

对了,智瑶目前已经不在“洛邑”,他邀请老子到晋国,顺口邀请了孔子,结果不止孔子愿意到晋国作客,还有另外三个能参加老子与孔子学术交流的人也跟随来到晋国。</p>

智瑶带着他们来到了智氏的封地“黄父”,并不是直接带着前往“新田”。</p>

这个“黄父”是智瑶选定接下来久居的地方,不出意外待上三年最少,多则可能待个七八年。</p>

智瑶为什么来到“黄父”的原因很简单,他知道这里有相当多的露天煤矿,尤其还存在铁矿。</p>

有煤矿又有铁矿,智瑶想干什么不用多说了吧?</p>

老子乐得不去“新田”居住,免得看多了晋国众“卿”整日倾轧感到恶心。</p>

孔子则是将来到“黄父”当做是一次结善缘。</p>

晋国尽管已经从“世界霸主”沦落到只是“中原霸主”的地位,并且“中原霸主”的地位也一再遭到齐国的挑战,可是晋国未必真的弱到哪去,纯粹是内斗太严重,导致无力顾着国外罢了。</p>

这一次回国之后,孔子想干一件早就想做的大事,不太确定国君到底能不能罩得住自己,想到的是能不能寻个外援,一开始想的是求助于齐国,恰好在“洛邑”碰上智瑶,觉得求助晋国也许更好。</p>

那么,孔子回国之后想干什么大事?他要杀掉一直以来的死对头少正卯。</p>

“少正”是官职,“卯”是名。他也是一个学问人,一直以来跟孔子针锋相对。</p>

两人的学说相似又矛盾,结果是孔子的三千子弟竟然经常跑过去听少正卯讲课,偏偏回来之后他们会拿少正卯的知识提问孔子。</p>

这种不是撬墙角的撬墙角着实惹怒了孔子,尤其孔子觉得少正卯是“三桓”推出来跟自己打擂台的代言人。</p>

孔子本身就非常讨厌少正卯的一些学说,再加上是政敌,不杀怎么行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