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2)(1 / 2)

调戏三国 跳跳虫 0 字 2022-02-07

 第71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2)</p>

听雨阁。</p>

董承跟刘协简单的寒暄了几句。</p>

刘协切入正题,问道:“卫将军也看见了,刚才在朝堂上,大臣们对于赏赐匈奴骑兵和黄巾军的看法不一而足,朕也拿不定主意,还请将军赐教。”</p>

董承道:“不敢,但是臣倒是有些想法,臣认为匈奴当重赏,而黄巾则需宽慰之,无需耗费太多,陛下可以慢慢把他们变成陛下的军队。”</p>

刘协心道,这匈奴人是董承请来的,黄巾军是杨奉请来的,一个重赏,一个却无需耗费太多?他是在为自己邀功吗?</p>

小刘同学不动声色的道:“请将军仔细说说。”</p>

董承只道是皇帝觉得他说得对,便眉飞色舞的说道:“一来,匈奴毕竟是外族,他们不辞辛苦为我大汉驱驰,自然应该重赏。二来,匈奴人年年劫掠我大汉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若陛下能够待之以宽,许以高官侯爵,他们必定念陛下恩德,百姓们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些。”</p>

刘协这才明白,董承也不是自私,而是出于忠心才这样说的,只不过他把匈奴想简单了。刘协继续问道:“那为何对于黄巾军却不能重赏呢?他们的损失远远大于匈奴骑兵的损失啊。”</p>

董承说:“非也。黄巾是什么?是叛逆,陛下如果厚赏之则天下人会怎样看陛下?对于叛逆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剿灭,其二是招降。陛下现在人马充足又有五千匈奴骑兵助阵,何不趁机逼降了黄巾?让他们不能再为祸我大汉。”</p>

刘协笑道:“将军分析得好,不过将军却不一定说得对。”</p>

董承惊讶,难道小皇帝有更好的办法?董承为将数十年,自任颇有见识,自然不愿意让一个小孩子比下去,便说道:“不知臣错在何处?”</p>

“呵呵。”刘协笑道,“将军错在没有看清形势,若形势真如将军所言,则此法不失为一个妙计,只是将军分析错了形势。其一,匈奴人就算受了朕天大的恩惠也会年年侵扰我边境,这到不是他们生性残暴,而是他们以放牧为生,到了冬季自然食物匮乏,自然会劫掠我大汉粮食。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其二,匈奴人不会帮着朕收服杨奉的黄巾军,匈奴人现居河套,而白波黄巾的老巢在河东,匈奴人当然不愿意看到朕收服了黄巾占领河东,因为那样一来朕早晚可以拿下他们朝思暮想的河西。而且朕的强大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其三,就算朕逼降了黄巾军,但是别忘了他们还有两万人马在河东,现在洛阳初定,正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再起兵戈。其四,宛城张绣已经率军朝洛阳进发,若是此时我军自相残杀,只会便宜了张绣。”</p>

董承听着刘协一条一条的分析,脸色有些苍白,他不得不承认小皇帝分析得比他透彻,他只能说:“陛下英才,臣佩服。”</p>

刘协摆摆手道:“朕却是想要匈奴人和黄巾军为朕抵挡张绣的进攻,不知将军以为可行否?”</p>

董承说:“应该可行,但是那些黄巾军的战力着实不怎么样,两万黄巾也比不上五千匈奴骑兵。”</p>

刘协挑了挑眉毛说:“那岂不是朕拿一千龙骑就可以完胜那一万黄巾?”</p>

董承老实说:“匈奴人自由在马背上长大,恕臣直言,陛下的骑兵恐怕远远不及匈奴骑兵。”</p>

刘协也不跟他争执,而是突然问道:“董湘妹妹还好吗?”</p>

董承也不料皇帝会忽然问起他的女儿,惊讶一阵之后才说:“还好,路上有些风寒,到了安邑修养了几日也就好了。”</p>

刘协还准备问些什么,却听到门外的禁卫军高喊着:“兴义将军杨奉求见陛下!”</p>

董承就要退出去,刘协把他叫到屏风后面,董承来到屏风后面大吃一惊,李烈和朱展正在跟他打招呼呢,原来这两人也躲在后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