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法会(1 / 2)

河传 清秋淡落 2519 字 2019-09-06

 托小王爷的福,七月十五这天禾洛得以在高处欣赏盂兰盆会的盛景。所谓高处,也就是喜乐楼二楼雅间的位置,靠窗临街,正对着法度寺,视野开阔,外面就可看到幽州城的两条主街道,平日并不对外开放,是为达官贵人预留的。

一大清早,几个孩子便易装出门,在喜乐楼包间里用了早餐,推开窗子望出去,就看见热闹的街景。

辰时刚过,便听到唢呐声声吹的欢,几个孩子挤在窗子间看的仔细,那是一队红衣僧人,约莫有十数人,走在前面开路,百姓们见他们过来,便主动自觉的让出一条道来。

红衣僧人过去后,便是一个身批袈裟,手持摇铃的僧侣,看那架势应该是仪式主持;而在他身后,还有五位,分别手执大鼓、木鱼、引碧、铛于、铪子、小手鼓等,一行人都走到法度寺前的开阔场地上早已建好的佛坛前立定。

有片刻的宁静,不过很快,禾洛就看到那些僧人放下了手中的物事,齐齐团坐,左手捻着佛珠,右手成掌竖立于面前,与鼻平,而口中念念有词。虽然隔的远听不清他们念的什么,但想也想到了,无非是大悲咒、心经一类。念了好一会儿经,禾洛才见到那仪式主持起身,从佛坛上取了张红纸下来,花寻说那是疏文,是求佛菩萨下界来指点迷津的。这整个过程听说叫“净坛”。

净坛后便是“引魂”仪式,那仪式主持又念了一通黄纸写的疏文,意为引鬼魂入坛。念完疏文后,又开始诵心经、往生咒和三真言,之后作为主办盂兰盆会的法度寺主持在“会榜”上用朱笔一点,整个开坛过程便算完成了。

开坛后就是拜忏,多依以往的仪礼施行。拜忏时间很长,一直延续到下午,共分三次进行,其间穿插着中午前的上供与斋僧。众人不爱这些,索性先回了侯府,直到晚上“普施”开始前才出来。

所谓普施其实主要就是放焰口。放焰口也是专用词汇,事先在寺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到了傍晚,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乐声中,仪式开始。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之后便开始烧法船、烧灵房、放河灯。

这会儿大家可没在喜乐楼的包间里,而是直接跑到了现场。用几位护卫护着,占了好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到那用纸扎成的大船,连桨带舵一应俱全;还有整套的房子,有院有屋,连带车、马、丫头和仆人。因为都是纸扎纸糊而成,说不上多精致,只是那架子搭的极好,跟真的似的。

接下去的放河灯,禾洛称的上是驾轻就熟了,无数盏的河灯放入缓缓流动的河水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与星空对应,美奂美仑。

过了七月半,风暖一行便要回书院了,自是一番别离,禾洛想到之后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见不到了,不免有些沮丧。

送走了他们,便又回归到一成不变的宅女生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禾洛感觉自己都快修炼成佛的时候,有个消息让她雀跃不已——女院已经建成了。

时间已是两年后,时下正是三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