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谋定(2 / 2)

陶谦扫了一圈,见众人纷纷点头赞同,事情便如此定了下来,只是大纲有了,这细节部分还需要去落实。稍一沉吟,陶谦接着问道:“唔,不知曹将军以为,那路伏军该如何派去?”

“清愿往!”

正当众人一阵沉默之时,陈清扬起了嘴角,带着习惯性的淡淡自信,说道:“前日清于黄巾大寨中苦思究竟是何导致斥候全军覆没,正巧借着营火望见了不远处设置的几面巨大的铜镜。起初还有些迷茫,待昨日归府后想起午时照镜子一事,才想通了其中妙处。”

铜镜?

众人一阵狐疑,这铜镜和斥候的失败有什么关系?

“镜子利用光学折射……唔,这样说吧,我们平时照的镜子,即便离得远些,看的稍微有些模糊,亦可分辨出人影。黄巾营寨周围一圈的十数面铜镜,以斜角放之,借营火之光一照,便可清晰现不远处的人、兽踪迹。想来那些斥候,定是被铜镜照到,露了行踪,才会如此。”

铜镜原本便是古代普通人家的必备之物,徐州官员家中亦是各个都有。稍一思索,联系起其中的妙处,便很快想通了这个道理。

“妙哉!惜哉!”

陶谦老皱的脸上带了点笑容,却又摇了摇头,道:“能出如此奇谋,却身在贼营,甚是可惜!待到他日俘到西门黄巾之,定要问清此等妙策是何人所出。”

最先现这一点的陈清亦是在心中默默感到赞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这些掩埋在历史长河中的奇人异事,实在是太多太多。出此计者定善于观察、联想。

一想起黄巾中的聪明人,陈清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了一个提着酒壶,看似邋遢的男子,脸虽然已经记不清了,可杨凤这个名字他是不会忘的。

坐在一旁的糜竺很是郁闷,自己这个认定的妹夫虽然才智过人,可这胆识未免有些太大了罢!即便他能够识破敌人的妙计,但这也不能保证一定能率兵成功绕至敌后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伤到家里小妹的心,那该怎么办?

谁让自己是做哥哥的呢?而且眼前这妹夫,如此紧要关头定不能有失。沉默了许久,糜竺无奈的自嘲一笑,起身哂笑道:“上次的功劳被道明贤弟抢去了,这次多少让我也立点功劳吧。州牧大人,糜竺愿领弟糜芳率本部一千精兵前去。”

陶谦很是不解的看向了糜竺,在看到他眼中的无奈后,旋即猜到了他的心思,思量片刻后,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缓缓说道:“既如此,那便由糜竺贤侄去吧,此行凶险,望贤侄多加小心啊!”

糜竺点了点头,能够将糜家独自撑到今日的境地,绝非草率之辈。既然他敢开这个口,那便表示他至少有了八成的把握。

伏兵人选已定之后,陶谦又命陈登迁至糜竺原先所在的东门,西门则交付于陈清、曹操二人,又将邀战之时定在明日午时。

计已出,谋已定,众人有稍加详谈了一番细节后,尽皆散去。

糜竺将来总归是自己的大哥,陈清无法做到不闻不问。一出州牧府,陈清就把他拉到了一旁,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待出前………………”

ps:第三章送到,浑身酸痛无力中……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