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九章果实(一)(1 / 2)

太平天国 兰色幽香 3533 字 2019-09-05

 在全体与会的执委们的强烈要求下,洪秀全不得不做了一个深刻的检查,而有关这次会议的内容,以及洪秀全几经易稿的书面检查,也随着昆山枪击案和杭州兵站**案一起,被刊印成了共盟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文件,随后下发到各级共盟会的组织。(.k6uk.Co)\\\\在共盟会中央的要求下,结合过去一年多来的“三反”工作的经验,各级共盟会组织旋即又展开了一场严谨的内部整风,对贪图和追求享乐等等“坐天下病”,自上而下地进行自查、打预防针、批评与自我批评……

尽管在会上已经定了调子,会后,林海丰还是接连与杨秀清、石达开推心置腹地促膝长谈了很多次。就在这次太平天国共盟会执委会的会议结束两天后,共盟会的机关报《红星报》,全文刊载了天朝最高革命指挥委员会向全国人民的致歉书,以及杨秀清、石达开、林海丰三人的检查,同时还有林海丰、李开芳、李福猷三人遭受共盟会纪律惩处的相关决定。《新天京报》、《新东方报》等全国各地及军方的报纸也纷纷了《红星报》的内容。

又是一段时间后,有关昆山枪击案和杭州兵站案所引发的一系列案件的真实内容,也全部披露于世,杨辅清、张遂良、黄毓生、李能通、潘福来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因此而被逮捕的涉案人员,以及那个大奸商胡光墉的大名,同样都被晒在了阳光下。此后,按照从重、从快的原则,一系列的公开审判开始了。

在昆山枪击案中身受重伤,但当初总算是侥幸逃脱了一死的马武来,由于其后不仅不思悔改,还参与做伪证,颠倒黑白,最后被判处极刑----绞刑(太平天国zf的新法出台后,以往曾有的五马分尸、点天灯等恶劣刑罚都被取消。但是为了加大刑罚的震慑力度,死刑的方式一共保留了三种,即绞刑、斩首和枪决。首发shuDao.按照新刑法的规定,绞刑地适用范围并不大,它的对象仅仅是针对于罪大恶极的土匪,武装颠覆天朝zf的罪魁。再有就是犯罪的天朝官员)。宣判的几天后,当马武来抱着伤躯刚刚能够勉强下地走动地时候,他就像滩烂泥似的被架上了绞刑架;

按照所犯的罪恶,潘福来本当被处以绞刑。然而在法庭上,经过主审法官与民众推举出的由昆山地区九名各界人士组成的人民陪审团相互认真协商,姑念其揭发杭州兵站**案有功,最后虽然还是一致认为应当判其死刑,但是潘福来总算免于了绞刑架,改为了斩首;

李能通、黄毓生等昆山及上海兵站的涉案官员。凡是接受了潘福来贿赂的,一律都被处以死刑。内务部安全局在苏州的派出机构的某些人员,为了争功而放弃原则。险些制造出一起骇人听闻地假案,虽然经过调查之后,证实了这些人员并未在此案中谋取钱财,但是,涉及此案的大小官员不仅被全部清理出内务部,还在人民陪审团的强烈坚持下,分别领到了半年至三年不等地刑期。人民陪审团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是天朝zf的及时干预,昆山案就会在这些人手中被定成另外一种样子的铁案。本应是受害人的梅玉,就将成为天朝zf刀下的冤魂,因此,苏州安全局的做法无异于是谋杀未遂。

而在另外的那起杭州案中,在被应邀参加公审大会的数百名杭州民众地一阵阵怒骂声中,贪婪、卑鄙的奸商胡光墉毫无争论地被判处了绞刑,并罚没了其全部的家产;

尽管所得的钱财仅仅才花销了数百两,大头在其接受调查期间就全部上交,可张遂良照样也未能逃脱绞刑的命运。

在天京的临时军事法庭上。天朝红军总参谋长黄再兴亲任主审**官,由总后勤部长李开芳、工程兵总监吉文元、红海军总监罗大纲,以及来自原隶属于湖南军界的数位代表所组成的陪审团,对杨辅清一案进行了审理。首发审理期间,天京军政两界的众多官员,在最高革命指挥委员会及共盟会中央地要求下,前往参加了旁听。在此之前的杨辅清就已经被开除了共盟会的会籍,审理中间,杨辅清对自己的罪行全部供认不讳。并表露出了极大的悔恨。经过了三天的辩论。杨辅清被临时军事法庭判处徒刑三年,被遣送到新疆农垦兵团接受劳动改造。

“我曾经太看重自己手中的权力了。也太看重自己的特殊身份了,为了自己的利益,我可以蔑视一切。在我地心里,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还会有今天这样地结局。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真的是罪有应得,我感谢天朝对我地及时挽救,如果没有今天这样的提醒,我想……我一定还会在罪恶的道路上滑的更远……”杨辅清的这番话,给所有在场的官员们敲响了警钟。

在这一系列的审判之中,唯一躲过了重处的一个人,就是卢贤拔。作为共盟会会员的卢贤拔,他受到了盟内记大过的严重处分,并被撤销了委员长办公室主任的职务,以一个普通秘书的身份,继续被留在了杨秀清的身边工作。而接替卢贤拔职位的,则是红军总政治部中与杨秀清一向感情不错的何震川。

一清早。卢贤拔依旧按照往常地惯例。一份一份地给杨秀清念着各地报纸上地新闻。代表天朝zf地苏三娘一行。在昆山梅家登门道歉地举动。连日来一直哄动着整个昆山周边乃至上海。尤其是在昆山案宣判之后地当天。成千上万自发地民众涌上街头。激情迸发地人们捧着万民伞、万民靴。抬着“百姓地衙门”地牌匾。涌至新地昆山县府门前。

上海、江浙地报纸上更是充斥着各界地一片赞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