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占卜前路(中).(1 / 2)

仙道求索 虫豸 4820 字 2019-10-02

 “现在就占卜?”

听到九寰大师的话,徐清凡愕然抬头,却发现九寰大师双眼深邃,注视着自己的眼神虽然柔和,却是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味道。

“占卜是为解惑,但晚辈此时并无心占卜,强行占卜,恐怕不准。”

徐清凡并不想在九寰大师的面前占卜,所以推脱道。

“当真无惑?”

“至少现在无惑。”

“现在无惑,之前之惑可解?可有将来之惑?”

徐清凡刚想回答什么,却突然发现,和九寰大师这种已经研究了佛法经义近三千年却依然老而不死的家伙辩论打禅机是一件很不理智的行为,心中无奈,也不敢反对,只能应承了下去,拿起龟壳后,微微迟疑了一下,又抬头向九寰大师问道:“却不知大师想让在下占卜何事?”

九寰大师笑着说道:“是施主要占卜,又不是老衲要占卜,施主问老衲何故?”

“明明是你让我占卜的,现在又说是我要占卜,辈份大了果然是可以不讲理啊。”

徐清凡在心中暗暗不满着,脸上的表情却是丝毫没有显漏出来什么,就按着心中所记下的占卜方法,开始占卜了起来。

“马上就要带队去南荒了。就占卜一下此行地凶吉吧。”

徐清凡暗暗决定道。所谓占卜。“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修仙者们认为龟之一族平衡天道。火灼龟壳后。出观察其出现地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甚至占卜者可看到将来地某一瞬间。

当然。这只是大概地方法。真正占卜时。手段自然不是仅仅用火烧龟壳那么简单。不仅需要感应火中龟壳地能量变化。还要让自身地神识融入火中龟壳中。细细感应才可。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而后挂。”

徐清凡盘坐在地上。双手捧着那个变得小巧无比地黑色龟壳。口中喃喃念到。

口中喃喃间。徐清凡受化火盆。腾腾凤凰灵火自徐清凡双手之间燃起。直冲三丈至高。在徐清凡地双手间翻腾不已。而那块黑色地龟壳。则在凤凰灵火中静静安放着。不是发出“噼啪”地火中碎裂声。

而徐清凡则是早就将神识融入了龟壳之中,小心翼翼地防止着自己的心神不会被自己所释放的火法所烧伤,随着龟壳在火中不断产生细微的裂痕,徐清凡却是渐渐的进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中,天道宇宙,过去未来,仿佛都在随着裂痕地不断扩大密集而在徐清凡的脑中渐渐的清晰了起来。

恍惚间。徐清凡的脑中却是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画面。

徐清凡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而他眼中的画面中,则有着另一个徐清凡,在画面中,一个无比高大的黑色人影站在他的面前,庞大的黑影将他的整个身体都笼罩了起来,也让他地身形看起来仿佛无比弱小,仿若蝼蚁。而他则跌坐在地上,面目惨白。神色之间满是无力之感。而远方,一个笑盈盈的中间文士则在悠闲的鼓掌,似乎在看戏一般,再远方,则是无数尸骸,堆放在一起仿佛小山一般,有妖兽地,也有人类的,恍惚间。似乎还有那么几具尸体无比熟悉。

这幅画面是慢慢在动的。只是速度无比缓慢,徐清凡觉得自己看了这个画面已经许久。但画面中的变化依然不大,只是能看到他自己似乎慢慢的站了起来,面色复杂,也不知在想着些什么。

就在徐清凡想着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之时,突然,只感觉自己的心神一阵剧痛,知道凤凰灵火已经开始燃烧起自己的神识,虽然极想知道画面的下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却是不敢再耽搁,只能满是遗憾的从这种玄之又玄地状态中脱离了出来。

当徐清凡再次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眼前,双手间所燃烧的凤凰灵火不知何时已经熄灭,而在他双手之间,那小巧的黑色龟壳也是遍布裂痕。

细细观察后,徐清凡发现,这些细微而密集的裂痕联合在一起,赫然就是几个远古时期的文字,事实上,世间生灵最初的文字,就是自占卜中演化而来,徐清凡对这些文字有些研究,却也能看出这几个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凶吉之间,只在一念,福祸之别,只在一心。”

十六个字,无论意思还是含义,都简单明了,但徐清凡联想到之前脑中的画面,心中却是愈加的疑惑了起来。

“徐施主果然是天赋异然,第一次窥探天地惊醒占卜,竟然就能达到入玄之境,可喜可贺。”

“入玄”之境,就是像徐清凡刚才那样,可以在占卜之时看到未来某一瞬间地画面。

徐清凡微微摇了摇头,却是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当神汉的潜质,第一次占卜就能入玄,只是看着手中龟壳上的文字,心中却是愈加的疑惑,将龟壳用双手捧到九寰大师面前,恭敬的说道:“弟子对这些表述有些不明白,还请大师解惑。”

九寰大师缓缓的点了点头,却没有用手接过徐清凡捧上的龟壳,只是轻声问道:“施主可明白,这十六个字中,前八个字和后八个字所表达的有什么区别?”徐清凡细细品味这十六个字,却发现似乎前后两句皆是一个意思,没有什么区别,不由愈加疑惑的摇了摇头。

九寰大师笑着解释道:“前一句为抉择,后一句为心态。”

听到九寰大师这么说,徐清凡终于有些明白了,迟疑地问道:“前辈地意思是,晚辈所占卜之事,是凶是吉,全在晚辈的某个选择。而选择之后是福是祸,又在于晚辈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