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家与离别(1 / 2)

 朝阳初起“盛唐”号远洋邮轮满载着睡意朦胧的旅客在海面上航行着身材瘦弱穿着一身藏青色的海员制服的丁小华在船甲板上随意的走着。邮轮的白色的身影被初升的太阳蒙上一层粉红色大副顺着前甲板向前走去那里已经有穿粗蓝布工作服的水手们正忙着冲洗甲板他们必须要在旅客们起床用餐之前将甲板清洗干净。

在被阳光耀成金粉色的邮轮上层建筑上依然悬挂着大量的条幅尽管从“盛唐”号在地中海接到国内的电报获知和约已经签定、战争已经结束祖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持续不断的狂欢从地中海仍一直持续到了祖国的内海——东海东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内海当然这一切是因琉球群岛的光复。

此时已经有一些早起的旅客来到了甲板上他们不时的躲闪光脚的甲板水兵冲洗甲板时水龙带里喷出来的水更多的人则是站在船舷边的欣赏着海上的日出对于他们而言这或许是他们这段旅程中最后一次目睹海上的日出再有几个小时邮轮就会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上海。

“南边有南中国海北面有鲸海或许叫北中国海更合适至于这里应该被称为中国海!”

船舷边一名5o来岁显得颇为温雅、含蓄的长者指着眼前的那边海域侃侃而谈在他显得有些内敛的眉间隐约可以看到些许欣慰与傲气。

在这艘邮轮上的那些欧洲.乘客大都注意到和约签定、中国获胜的消息传来之后对这艘邮轮上中国人的影响人们可以察觉到瞬息间这些中国人习惯的那种微躬的腰身一下子坚挺了起来对待西方人的态度也生了些许变化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在面对西方人时还心存谨小慎微的话现在他们与西方人相处时从心理上同西方人平起。

而让邮轮上那些到中国淘金或.移民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欧洲人感到最大的不同就是过去这些中国人在提到中国的时候只是用“中国”而现在他们会在这两字之前加上“我们”这一种心态上的转变让这些欧洲人意识到这场战争让中国人找到了那种强国的自信。

作为“盛唐”号远洋邮轮的大副.丁小华同样深有感触行走了上海至汉堡航线上沿途需要经过数十个外国港口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那些港口的海关人员、引水员以及其它官员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对中国商船百般刁难他们的平等相待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中国已经挤身于强国。

西方人承认一个国家为强国的条件非常简单而.实用无非是在战场上击败一个强国而被视为世界五强一员的日本在被中国击败之后中国自然被列强俱乐部与西方人所接纳随之他们就会改变对待中国人的态度。

“……强国!强国!”

在邮轮转长江口时望着长江口如梭的货船丁小.华在唇边喃喃着两字多少代人、多少年的梦想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现实以至于和很多人一样丁小华仍然不能适应这种转变。

“到家了!到家了!”

这时上层甲板传来的一阵激动的喧嚷声打断.的丁小华思绪丁小华抬头朝上层甲板望去只看到舷边拦后挤着一排排身着西装的年青人这些二十多岁年青人在邮轮驶入长江口后大都激动的哭喊了出来这是一群离家多年的游子。

“燕鸿!我们到家了!”

望着江口沈良.旭激动抓着身边的同学放声哭喊着今天他们终于回到了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快7年了7年前他们离开时只不过是一群少年而现在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这三千一百余名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派出第一、二批留德学生在经达6个月的预科、三年的大学、三年的工厂实习之后终于回家了。

家!

他们心中的家不是自己那个数人的家庭而是他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他们的祖国。

“此去德国万里之遥诸君切莫忘记肩头所负之重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祝你们一路顺风!”

当年总理仍身任西北边防公署主任时为西北学生送行时的重托压的这些曾经少年透不过气来过去的近

国朝落后世界百余年国朝欲奋进崛起科技教育先行!

在德国的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国家距离欧洲强国的差距正在这种认识和责任不断的鞭策着他们7年之中为了这份压在肩头的责任他们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学习、学习学习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生活方式。自大学毕业以来他们就梦想着回国用自己所学为祖国的展尽力但他们的要求被拒绝他们被要求的到德国工厂企业中实习以便将来更好的为国家建设尽力。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共和中华!共和中华!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这时不知道是谁喝起了《共和中国颂》歌声汇成了一片这些青年在过去的6年半之中经历了太多远离祖国的他们在生着改变的同时他们的故土同样生了剧变而唯一不变的却是这片土地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忠诚。

“……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这里就是上海吗?”

从电车上走下来的陈燕鸿的脑中一片空白他几乎无法适应眼前这座城市生的变化自从6年多之前离开这个城市以来这是陈燕鸿第一次返回自己的家乡电车所停的位置是就是公共租界或者说是曾经的公共租界街头上再也看不到那些印度或马来巡捕偶尔可以看到身着警服中国巡警三天前根据外交部与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达成的协议中国正式收回国内各地租界地一切权益三天前陈燕鸿等人在轮船上听到这个新闻时还曾高呼万岁以示庆祝。

而在大街两侧的高楼的窗口一面挨着一面的五色旗在窗口垂挂着完全是一面旗的海洋而行人如织的街道上人们的脸上大都带着安详、兴奋的笑容显然人们至今仍然未能从这场梦境一般的胜利狂欢中走出来毕竟这一天国人盼了太久、等了太久。

大街两旁的建筑即使一排排法国梧桐树上阔叶一片浓密尽管如此他仍然清清楚楚地看见一片密密麻麻的标语大剌剌地贴在参差斑驳的墙面上和柱子上。字有的粗犷有的笨拙有的飘逸可是每一张标语都显得那么斩钉截铁完全像揭竿而起的宣战和起义怎么看怎么显眼。

“八年埋头苦干一朝扬眉吐气!”

显然这是在说西北边防公署成立至今已经八年先是西北省上下千万民众和其后举国国民的埋头苦干成就了国家的工业化最终造就现在的胜利。

“庆祝对日胜利拥护最高领袖!”

看到这到这个标语时陈燕鸿的脸上带着些许赞同之意没有总理或许就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

“国家富强!河山重光!亿兆欢呼!国防军万岁!”

这又是称赞的国防军的标语是国防军的牺牲和付出打赢了这一仗为国家争回了地位和荣耀!他们完全有资格享受这种赞扬。

“实现全国工业化完成祖国复兴大业!”

“庆祝政丶府收回上海租界权益!”

“仁人先烈含笑见众于九泉!实施宪政提高工人的地位!”

“先烈精神不死造成一等强国!”

“自立更生庆祝胜利!”

“提高民众国民意识提升劳工生活水平!”

……

入眼的标语口号尽管并非出自一人手笔但这些标语口号的内容却显示了他们的出处政治味较浓的大都是出各政党团体以及他们的外围组织而那些称赞国防军的口号大都出自激进的军事团体至于那些要求提高工人地位和生活水平自然是出自工会。

这一切让陈燕鸿感觉有些陌生这几年上海变化很大曾经被视为贫民区的闸北以及一片荒凉之色的浦东此时已经林立了大量中式的高楼大厦在郊区散布着大量的轻工工厂和新兴的居民社区上海不再是一座“洋人的都市”而是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三大都会之一。

之所以下船后没有直接回家是因为根据当初的留学协议基金会派出留学生在回国后需要到当地教育复兴基金会报备而教育复兴基金会将出面为他们联系、安排工作他们需要工作五年才能获得自由择业的权力尽管这一条款看似有些霸王条款但是毕竟他们留学时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基金会支付同样他们会被“分配”到“国家”最需要地方的工作。

而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则位于租界这是共和六年教育复兴基金会成立后出于当时的国内环境的考虑因安全原因将分会所在设立于租界内以防止遭到地方政丶府的压榨、勒索。

从在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走出来之后看着手中的这份工作分配单陈燕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在看到一同从分会里走出来的朋友们时东燕鸿笑了笑但是笑容中却带着些许的勉强。

离开分会后归心似箭的陈燕鸿就往位于闸北的家赶去当陈燕鸿来赶到自己家所在的那条小街时已经是午后了此时小街上依然上人来人往。在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狭窄的贫民区的街上显得比过去热闹了许多街道两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多了一长溜店铺各色商品都卖除了那些破旧的房屋外这里似乎不再是那个贫民区反而有些像一条商街。

临街的那些老房子上的墙皮很多都剥脱了露出里面青色的砖斑斑驳驳的仿佛是禁不起岁月流逝的老妇显得格外无奈。墙角下一些不知名的花草不问世事不问岁月烂漫地开看着眼前这陌生的街道陈燕鸿停住了脚步这是自己自幼生长的地方吗?

此时他的鼻尖闻到上海弄堂特有的带着隔宿的黏腻又有点人的体温的生活气味。他看见一条旧旧的大红花棉被晾在两株小树之间在弄堂口还可以看到卖卤极权的鲁大叔出的摊子远远的还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邻居显然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即便是卖菜陈大妈从自己身边走过时也不过只是撇眼多看了几眼而已。

离开时陈燕鸿不过只是一个不到17岁的少年而现在却已经是一个25岁的成年男人此时已经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娇阳灼射在陈燕鸿的壮实的身上坚实的胸膛撑起单薄的短袖衫全不见当年那副文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