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一亩三分地太少(1 / 2)

 “呜。。。呜。。。”

号角已起,无数的斥候在十几里的距离内来来往往,达旦几个真正有实力的大部落,真的就这么联合起来了。效率高到出乎了郑智的预料,几个互不统属的部落,竟然简简单单就能把部落的战士都聚在一起作战。

郑智本以为这如散沙一般松散的草原,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情,怎么也该互相磋商说服才能成功达成聚兵协议。未想李幺狗六七日就带回来了消息,说达旦人已经开始聚集了。

此时离特古斯出逃也不过半月时间,郑智大军对面,已然就是达旦联军,相距已不过十几里。

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战,郑智也期待了许久,便是这一战郑智便能彻底把草原南方之事处理干净。

一方势力处于险地,要么趁势崛起,要么被人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郑智如今就是这般险地,北有女真,南有大宋,南北皆是敌人。就如战国之末,六国攻秦,秦国几线作战,岌岌可危。秦败,六国分之。秦胜,从此这天下再也算不得什么,只待老秦一个一个来吞并。

秦能胜六国,在于制度之胜。整个国家被严苛的法律与强力的统治整合在一起,整个国家就犹豫一部效率极高的战争机器。其他六国在制度之上效率便差了太多。这才是秦国胜利的核心原因。

严苛的法律与强力的统治,也间接造成秦国不过二世而亡的后果。福祸相依。

同等条件下,制度上的差别,就是国家实力的差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大军止步,两方相距七八百步。

一万五千汉人铁甲骑兵。

四万多达旦骑兵。

郑智在阵前看了片刻,慢慢打马回头,到得后阵。后阵之中一座简易的高台,高台之上几个座椅,座椅背后便是两杆高耸的旗帜。

一杆上书“燕”,一杆上书“郑”!

高台之后,十几面牛皮大鼓,还有十来面巨大的铜锣。再往两侧,便是号角。

高台之下,两百多个亲兵,大多要做的事情便是传令。郑智的令兵,兴许是这个世界将帅之中最多的,郑智越来越习惯于细节上指挥战斗。战争打得越细致,胜算便也越高。

再往后,便是辎重,还有一些谟葛失人与秃别干人。周度文与吴用这类文官也在最后。

郑智从阵前回来,下马走上将台,示意几番落座而下,身边之人便是种师中。

一道一道的命令传下,大军不断变换着阵型,左右又有两队骑士出阵。两翼展开,中军紧密。

蒙古人西征之时,便也是如此战法,两翼的猛烈进攻,中军再出重拳,还有游骑伺机而动,也暗合《孙子兵法》中正奇之道。

战术之法,便是战争的具体打法。战略之法,便是在作战之外的谋划。中国人自古就擅长此道,浸淫几千年。不论是外交,还是战略,亦或者是战术,都有自己的一套极为务实的理论。

从大历史长河来看,在华夏扩张的阶段,最为有名的理论便是远交近攻,也是这一个理论,让在黄河与长江流域开始发迹的华夏子孙,拥有了如今硕大的地盘。这一点是极为成功的,也是在大历史之中整个人类唯一一个如此连续而又成功的民族传承。

这也是为何中国不论经历的什么样的低估,永远都会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尽管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不论如何沉沉浮浮,华夏子孙永远都会站在世界的高点。

“天气倒是越来越暖和了。。。”郑智做好的一切的安排,只等麾下兵将们做好准备,也有心情闲聊两句。

阵前的准备效率,也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谁先准备好,谁便会先发动战斗,也会获得更多的优势。春秋之时打仗的方法便非如此,而是双方要都准备好才能开战,对于战争的本质而言,这种礼节显然是落后的。

“是啊,王爷是从春天打到冬天,又从冬天打到春天,几年下来一直都在战阵上驰骋,也不知这仗哪一年打得完。”种师中开口说道,中国人永远都是期盼太平盛世的,其中太平是主要的,有了太平才有盛世。

种师中一语,听得郑智连连摇头,脸上却是有了笑意,说道:“种相公,战争不一定就是坏事,若是某建立了一个国家,最好要打一百年的战争。一百年后,我华夏便也不用战争,让别人接着打。”

郑智的话语,说得极为残忍,却是又极为现实。因为世界实在太大,真要成为天朝上国,一百年战争,兴许够了。

种师中闻言一愣,开口问道:“若是这天下一统了,便也不需儿郎们再去用命厮杀了,回家一亩三分地,娶妻生子,子孙万代,便是功成。”

郑智一边笑着站起身往侧面的大炮看了看,一边开口说道:“种相公所言甚是,只是这一亩三分地说得太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