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六大军区(1 / 2)

 第214章 六大军区</p>

对我而言,最熟悉的军队编制自然是我知道的解放军编制,诸如七大军区,海陆空三军,政委指导员,又如班,排,连,营,团,师的建制等。</p>

“祥甫,朕先说说朕的打算。从朝廷方面来说,朕意欲建立军务院,和新成立的政务院一样,未来会负责我朝的军务,逐渐取代枢密院和兵部的职能。在军队方面,朕打算将整个陆军(含马军)先期分为六大军区,分别为与蒙古交界的成都军区,襄阳军区,庐州军区,扬州军区,南方的广南军区和京城的临安军区。其中的成都,襄阳,扬州三大军区就是以现有各战区镇边军为主组建,庐州军区则由当地镇边军和夏贵带去的二万禁军组成,而广南和临安两大军区则需要重新组建,其兵马来源主要就是京中的禁军。”</p>

“陛下,这军区的含义和原有的战区以及前朝时的节度使有何区别?”</p>

“朕所说的军区是根据我朝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事机构,直属朝廷军务院领导。它主要负责制定战区内部队建设的规划,组织指挥战区内马步弓兵种的联合作战,实施联勤保障等,军区设有统帅部,后勤部,装备部等。在战时,军区和战区的含义基本一致,甚至在特殊时期,可由军区统帅兼任地方制置使,这就和前朝的节度使没有多大差别了,就如李爱卿治下的扬州,不也是军政一体吗?”</p>

李庭芝心里顿时紧张起来,额头上竟然冒出数滴冷汗道:“陛下,臣已经上书枢密院数次,希望朝廷早日派出淮南东路制置使,以节制地方政务,而臣也可以专心军务。”</p>

宋朝的州府长官不再像唐朝一样拥有军权,因此不会出现唐朝中后期朝廷对地方的失控状态。宋朝三百年来,极少发生颠覆性的军事政变或地方军阀向朝廷发难的事件。到了南宋,情况开始有所变化,不少大将手中掌握了大批军队,比如韩世忠,岳飞等。虽然是时事所造就,但显然与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宗旨背道而驰了。秦桧抓住了高宗皇帝的心思,这才有了高宗帝收回兵权,岳飞成为牺牲品之事。</p>

到了理宗时期,更为强大的蒙古崛起,朝廷不得不再次给外将一定的便宜处置权,如当年的孟珙元帅,现在的扬州制置使李庭芝,襄阳安抚使吕文德等人,他们都是军政一体,权力丝毫不亚于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但这些将领们心里也是一直忐忑,谁都知道宋朝皇帝的习性,即便如功劳高绝的岳飞说杀也就杀了,何况自己乎?</p>

我也能感觉出李庭芝的不安:“祥甫,不必紧张。你之奏折朕也见过,是朕将其拦下的。朕说过,在特殊时期,特殊的地点,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p>

“是,臣谢过陛下恩典。”李庭芝听到是我的意思,稍稍心宽道,“陛下,临安军区是为了拱卫京城,只是不知为何要设立广南军区?”</p>

“李爱卿,你也不是外人,朕就直接告诉你吧,广南军区的建立一是为了原大理之地,二是为了安南。这是后话,暂且不提。”</p>

“是,陛下,臣明白。如果按照陛下的计划,那唯一的困难就是京中的禁军和贾太师了。京中本有十万禁军,夏建刚带走五千,夏贵带走两万,这两万五千人马陛下可以借军队改制之由将他们留在当地,而剩下的七万多人和吕文德的襄樊军就需要小心处置了。”</p>

“恩,祥甫,这也就是朕叫你来商讨的主要原因。君实提出过一条建议,让边军和禁军互换一半,这样就能降低贾似道对禁军的掌控力度,祥甫,你觉得如何?”</p>

尽管我看准了贾似道不会造反,但我也不能肯定历史会不会变化,毕竟狗急了也会跳墙的,何况我更希望能够和平进行军队改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p>

</p>

李庭芝想了想道:“陛下,臣以为不妥。”</p>

“为何?”</p>

“陛下,边军与禁军互换,且不说所耗过大,今厢军的裁撤还未全部完成,禁军的改制过大容易引发太师之防范,臣建议陛下还是不要操之过急,当逐步进行。臣以为,首先实行军区制,以组建广南军区的名义抽调一万名禁军南下,剩余的六万禁军改组归属临安军区,下一步再重组御林军,将临安军区中的精锐部队调入御林军中,这样又可分化一到两万原有禁军,当然,同时也要扩招临安军区人马,这时,陛下可以纳入可靠之将领,如此以来,可分步骤蚕食并稀释原有的禁军体系,而君实之言,臣以为可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训练禁军为名,将其分批和扬州边军,庐州边军与互换,这样会更为稳健吧。”</p>

李庭芝师从防守大师孟珙,其性格也以稳健为主,不似年轻的陆秀夫更为激进。</p>

“陛下。”李庭芝见我不语继续道,“我朝之军改虽是势在必行,但蒙古在外虎视眈眈,如果动作过快引起内乱,只怕会给其可乘之机。”</p>

李庭芝的计划虽然放慢了速度,但却是更为详细稳妥。相比之下,我可能是过于急躁了,一个庐州战争就让我急于改变什么,看来我还是不够成熟啊。</p>

我收回思绪道:“祥甫所言也很有道理,宋瑞,你怎么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