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蜀中急报(1 / 2)

 一份来自蜀中的急报,把宋清从被窝中拉了出来。不是天大的事,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惊动他。</p>

确实是出了天大的事,在大巴山脚下有一座小镇,这里是进入川中的必经之路,不过镇子的位置已经出了大巴山,所以地势较为平缓。</p>

就是这样一个小镇,据说在三日前被一支梁山人马占领,继而因小镇居民不服梁山士兵的欺压,遂起了争执。这支梁山人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尽屠全镇百姓,然后又退回金州。</p>

由于这座小镇还属于川中的管辖范围,所以这里的官员也是方腊委派的,不过因这里距梁山控制下的金州太近,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并未在这里驻扎人马。</p>

这里因为临近中原,受中原巨大变化带来福利最多的也是这里,可以说这里的居民对梁山士兵一点敌意都没有。</p>

这种情况下,梁山士兵怎么可能未经上方同意就进入小镇?而且还干出了惨绝人寰的屠城之事?显然是有人在故意操纵这件事。</p>

不过蜀中百姓却不这么认为,方腊父子够不是东西的了,却没想到梁山人马比他们更野蛮,屠城这种事都干得出来,若让他们进入川中,川中的百姓还有活路了吗?</p>

本来这件事并没有闹得这么大,但在有心人的大肆渲染下,梁山士兵已经成了人间恶魔。无恶不做的大坏蛋。</p>

而在卢俊义的拜火教鼓动下,许多川中百姓纷纷请愿加入军队,共同抵御梁山的入侵。</p>

听到这个消息,方腊的鼻涕泡差点没乐出来,有川中百姓和他一心,还用怕梁山大军的进攻吗?</p>

于是立刻传旨王寅、邓元觉扩充人马,准备粮饷,并派大军驻扎在大巴山一线,防止梁山人马的进袭。</p>

宋清当然知道自己的人不可能干这种事,而且直觉告诉他,这件事很可能与卢俊义有关。看来这家伙是要与梁山兄弟为敌到底了。</p>

其实对于拿下蜀中,宋清并没觉得是什么难事,当初没有立刻进兵,其实还是有很多原因的,一方面考虑根基太薄,方腊的蜀中百姓还有一定的人望,攻打起来会有些难度,再有就是蜀中的少数民族太多,一个驾驭不好,就容易出大乱。所以必须得有适当的政策才行。</p>

现在经过刚过一年多的时间,方腊父子就已经开始自掘坟墓了。</p>

如果没有这事的话,只要再假以些时日,梁山大军入川,就会水到渠成,不会遇到太大困难的。</p>

</p>

现在出了这件事后,入川一定会遭到百姓的阻挠,但方腊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最信任的手下之一,掌握军机大权的吕师囊已经把他卖了。</p>

有感北宋初年朝廷为彻底平定蜀中,而对蜀中展开的血腥镇压,以致让蜀中百姓现在还对朝廷痛恨如初,所以宋清万万不会去步朝廷的后尘,在蜀中百姓心中留下自己残暴的阴影。</p>

现在当务之急不是研究怎么进兵,而是想办法消除因这件事对梁山造成的不良影响。</p>

宋清命人连夜把吴用和朱武都叫到自己这里来。</p>

同宋清一样,两个人看过消息后,第一个想法也是与卢俊义有关。</p>

自从方腊出兵兴庆府被宋清带兵击溃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双方一直都是相安无事,而且梁山也一直没有表现出要入蜀的架势。</p>

怎么这边刚有卢俊义的消息,边境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所以若说这件事同他没关系,恐怕鬼都不信。</p>

两个人也都同意宋清暂不出兵的决定,不过却也不能这么任由事态发展下去。</p>

吴用沉吟片刻道:“既然卢员外已经出招,我们不接怕是不行的,我的意思是一面淡化它,先任由他们征兵备战地忙活去,我们把这件事情的始末以檄文的形势在蜀中各地散发。千岁这几年广施仁政,天下人都是有目共睹的,相信慢慢蜀中百姓就会明白事情的真相”</p>

朱武也点头道:“按情报所说,这些冒充我们梁山军队的人是在金州失去踪迹的,所以我们应该先从那里下手,发动我们的全部力量,将这伙人找出来,并将之绳之以法,给蜀中百姓应该交代”</p>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宋清心中是越来越相信群策群力才是最明智的做法。</p>

第二天一早,宋清就传旨给萧让,让他起草檄文,申明梁山军队决不会做这种惨无人道的事,并承诺一定抓住冒充梁山军队的凶手,给遇难的百姓以交代。在这道檄文的最后,还以梁王的名义宣布将免除蜀中百姓三年的赋税和徭役。并从檄文发布之日算起,将来待梁山大军进入蜀中的时候,会将之前方腊搜刮百姓的赋税钱粮都退回来。若有虚言,人神共厌之。</p>

这篇檄文将被抄录上万份,然后传发的蜀中各地。</p>

与这篇檄文下达的还有,命令驻扎在蜀中边境的梁山军队全线后撤,用实际行动证明梁山对蜀中百姓的诚意。</p>

与此同时,宋清派高进率精干力量前往金州追查冒充梁山军队的凶手。</p>

随着这篇檄文在蜀中的流传,邓元觉却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当初怎么就轻信了卢俊义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