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章重复在书中解释过,本以为已经解释的差不多了,看来大家还是很纠结一些问题,在此重申一下吧!
有不少读者说,现在主角比马昀高很多,却还拱手让出支付宝,有跪舔嫌疑,真心不知道大家是从哪得出来的结论。
资金方面,阿里早就先后得到过软银和高盛的2500万美金风投,这按03年左右的汇率,就是2亿多,顾恒手上有多少钱?除非是现在就拿着yy游戏平台出去融资,要不然资金上真不占优势。
另外,有读者说顾恒也可以搞出个网购平台去融资,这点也不太现实,一个完善平台的构架,起码得花费一些时间吧?平台推出之前,得先拉到一定商家入驻吧?这一来二去的,几个月以后,马昀那边早就推出淘宝了。
而作为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大家觉得资本市场能给出多少优待?要知道,不是所有投资者都像孙郑毅那样舍得砸钱的,如果在当时是所有的资本都看好马昀的电商的话,孙郑毅也不可能笑到最后,投资阿里获得成功也不会被一直称为最具眼光的投资。
事实上,根据我查的资料表明,有好几次,孙郑毅等投资者都有逃跑的念头,因为淘宝前期的免费策略太烧钱,可以说,前期的好几年时间都是烧钱撑下去的。顾恒作为一个跟风者,未必就能够像马云那样好运,能够坚持到最后。
另外,咱们再从其他方面分析一下:
阿里的前身是阿里巴巴,在2003年的时候,是国内最大的一家针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买卖的网购平台,已经有了不俗的影响力,要不然他也不会有豪气搞什么西湖论剑,还先后把三大门户网的创始人都请去过,也包括联众,3721的周红意(未来的360掌门人),腾训的马华藤等人。
在这个基础上,阿里已经经营了b2b领域这么久,转型到c2c,可以说是基因不缺,团队也有,这是他的优势。
反观顾恒,除了手上有个规模较小的支付宝,却什么都没有,甚至就算是资金,也不一定有马昀的充足,这是指目前没经过任何融资的前提下。而没有基因,要获得相应的投资,势必也会更加艰难,就好比一个做家具的,突然要跑去开服装店,大家不看好是正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