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罗四少(1 / 2)

升天奇谭 升天教主 0 字 2021-12-22

 所有人都在仙留步下了船。

仙留步再往前走八百米,便是一条马路,马路上也有陆陆续续赶路的,无非都是想要去禅让大典看热闹的人众,只因没坐上船,故而选择了陆路;刘小虎与伏魔寺众僧很快也加入了马路大军。

待刘小虎等人近天罗门时,那雨忽然住了,赶路之人无不欢喜,亦有怨天尤人的说:“这雨下的忒不知时,淋了我等一路,等我众人到了,它却停了,莫不是与我们开玩笑!”

有人开导他:“这雨才知时候哩,倘若一直这么下下去,禅让大典还开不开?老天爷知道后天是天罗门的大日子,故而将后天的雨挪到今天下完了,不失为好安排也!”那人连连称是。

雾霭也慢慢散开,被洗礼过的群山显得干净,愈加秀丽,一会儿拐过一个路弯,前面早有人喊起来,“到了,到了,终于到了!”

刘小虎忙也加快了脚步,待他也走过路弯时,眼前情景不禁令他瞠目,只见前方大河流经处,两道悬崖相对而立,一边略高一边略低,皆有千仞之险;在两道悬崖上部崖壁之间,急流之上,却建着琼楼阁宇,雕梁画栋;正此时,一道彩虹贯穿楼宇双崖,观之,令人拍案叫绝,说不尽的险奇秀丽、雄伟壮观、气势逼人,就连从伏魔寺福地来的众僧人也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元智赞道:“好个所在,仿佛来到天界一般!不知这崖壁上的房子是如何修建起来的,真不枉了天罗门的名号!”

那元和却不是第一次来,道:“稍低的悬崖叫云罗崖,稍高些的悬崖叫通天崖,两道崖壁之间的楼宇便是天罗门中心所在,禅让大典便在那里举行;一会儿,会有知客,引我们从云罗崖上去;我前次是与太师傅等人御法宝而来,所以不曾见今日之奇观,如今看来,端的是好个奇观,奇哉,壮哉!”

元智道:“这两道悬崖真是生得蹊跷,好像是被一个巨人用石斧将一座山从当中劈开了一般!”

元和笑道:“你名号里的‘智’字终于起了一些作用。据说这云罗崖与通天崖原本是一座完整的大石山,后被人工从中劈凿开来,只留着上部几十米厚度的一层想连,不曾凿断,然后再在这一层石台上修建楼宇;楼宇下方千仞之下,又将河水引来,便形成了今日这番天险奇观!远而望之,却不像极了一扇‘巨门’?”

众人听罢不禁又是一番赞叹,“想必这便是‘天罗门’名号之由来罢!”

慧觉道:“似这般开山凿石,修这天罗门不知得用多长时间?”

元和道:“我想这工程之巨,虽百年也不算长,只是具体时年,我亦不曾问知;又有一说,在天罗门来此之前,此山已被先人凿开了。”

众人又是一番感叹。

元智早等不及去登天罗门,对众人道:“似如此,我们还等什么,这会儿雨已住了,我们何不御起法宝上天罗门?更待何时?”

元和却指着一个石碑笑道:“你看那是什么?”

元智顺势看去,只见石碑上书写“落燕石”三个大字。

元智道:“这石头上字是何意?莫非能让天上的飞燕落下么?”

元和严肃道:“这‘落燕石’是警告众人,万不可直接飞至两道悬崖之间的建筑,因为下方河流乃是‘鹅毛不浮,飞鸟不过河’的三千弱水;稍有不慎,便会从空中掉落弱水之中,就此陨命。我们一会儿飞行时,须先飞往云罗崖这边南大门,再绕行至天罗门正殿。”

慧觉赞道:“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元和道:“既如此,我们现在便到南大门再说。”

众僧便各自取出法宝。

元和是一个木鱼,元法是一颗明珠,元相是一个云板,元智是一个海螺,慧觉却是常拿于手上的铁钵,一会儿,众僧俱将法宝抛至空中,嘴里念念有词,法宝瞬时放大好些倍,俱能载人;慧觉忙拉了刘小虎跳入自己的钵中,随着元和等人飞了出去。

刘小虎心中好不纳罕,倘若他当年有这等本事,又何愁出不了天坑?看来这世上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须臾,众僧与刘小虎便已到了云罗崖南大门。

慧觉笑道:“小虎,适才好玩否?”

刘小虎忙点头称是。

慧觉道:“到了伏魔寺,师傅我一定教你。”

正说着,石阶上传来沸沸人声,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些江湖人士与天罗门门人起了争执。其中有一黑衣大汉,看上去怒不可遏,大声道:“我等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参加禅让大典,你们却不放我们进去,堂堂江湖泰斗,行事如此乖吝小器,真正是岂有此理?!”

一个道士扮相的长须中年回道:“不是我天罗门乖吝,只怪‘天问台’场地有限,怎能容得下天下众江湖好汉?一个月前,我们已将禅让大典的邀请发放至各大门派,倘若未收到邀请者,须得在此排队,明天禅让大典当日前九百人可以参加。如有不便之处,还请各位好汉谅解;倘若有人以此滋事,天罗门绝不宽待!”原来天罗门恐禅让大典上龙蛇混杂,尤其担心兽人等魔教中人混入其中,趁机捣乱,故而不得不未雨绸缪,加强安保工作。

那长须中年看去十分威严,说话时铿锵有力,又迫于天罗门一向的威望,众人俱不敢再提出异议,乖乖地加入长龙似地队伍中去了,似乎很快调整好了情绪,做好了在此过夜等候的打算。

一会儿,元和一行人过来递了名帖,长须中年审视一番,见是四个中年和尚同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和尚,脸上顿现出不悦之色,“此行只有你们四人么?”

慧觉笑道:“你们不是场地有限么?倘若来得多了,你们却也麻烦。”

中年见回话的是小和尚,而且言语中大有“伏魔寺地盘大于天罗门”之嫌,心上更不快了,“我听说伏魔寺一向极重礼仪,今日一见,大开眼界;我在此说话,无知小辈也来抢嘴!”

慧觉的脸立时红了。

元和忙道:“这是我师叔慧觉,师尊令我五人先行,他老人家随后便到。”

那中年的脸上这才稍有缓解,“这小和尚年纪轻轻,却是你们师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