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兵部(1 / 2)

 灯火下,李善长看到胡惟庸满头的银发诉说着艰辛,苍老的面容写满了疲惫,可是那双洞察世情的双眼,却不见一丝属于老年人的浑浊。</p>

那双眼睛充满了睿智与力量……</p>

以及……希望!</p>

未来可期!</p>

过了良久,胡惟庸方才淡淡道:“要和金帐汗国打,也不能急在一时,老夫尽力和来使周旋一段时间,有这段时间,陈霄能档下一批将门的饿狼,为朝廷开武举奠定基础。”</p>

李善长愣了一下,问道:“武举?你不怕被门派和世家参了沙子。”</p>

胡惟庸笃定道:“不怕,门派都是师徒,没有血缘牵绊,朝廷未尝不是一个好出路,就算是世家,那些嫡子也不会来考武举,而庶子们难道不想为自己挣一副前程?只要朝廷许以高官厚禄,不愁得不到他们的忠心。”</p>

李善长听明白了胡惟庸的意思,就是让朝廷这个大熔炉,将各方派来的沙子全部熔炼成朝廷的力量,只是这样一来,有利有弊……</p>

“那样一来,只怕以后朝廷什么都还没干,门派和世家就已经听到风吹草动了……”李善长不无忧虑的道。</p>

胡惟庸意味深长的说道:“你说的对,不过他们能混进朝廷,朝廷也能指派他们,当了官,就身不由己了……”</p>

“你是说……”李善长刚张口,又猛地停了下来,他读懂了胡惟庸的意思,朝廷可以利用这些混进朝廷当官的门派弟子和世家子弟,挑起他们彼此的矛盾,比如让这个门派的弟子去那个世家的地盘上当官,自然会与妄图控制地方的世家发生各种冲突……</p>

如果他斗得过世家,自然为朝廷讨到了便宜,也为朝廷树立了威信。</p>

如果他斗不过世家,其背后的门派就会觉得脸上无光,与那个世家展开江湖上的明争暗斗,朝廷大可以坐收渔利。</p>

不亏是当年被称为无双谋士的胡惟庸,好一招毒计,李善长暗暗点了个赞。</p>

随即他补充道:“开武举招来的也不见得都是门派和世家的人,很多江湖散修实力强横,只是在江湖上结了惹不起的仇家,或者苦于没有继续修炼的功法和资源,也是愿意加入朝廷的,这帮人往往最忠心,只是以往都便宜了将门……”</p>

胡惟庸点头道:“投靠将门,只能吃人家吐出来的骨头,哪有考中武举,堂堂正正做朝廷的将领来的体面,况且武将中只要有了出身之别,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山头,山头多了,自然就不足为患了。”</p>

李善长真是佩服自己这个老伙计,不声不响就准备好了这么大一盘棋,将将门和江湖上的名门大派,世家门阀,通通算计了进去,最关键的是,文官将因此得利,要知道,朝廷开武举,肯定得由兵部来举办,选拔任命武将,本来就是兵部的职权……</p>

</p>

皇帝不会允许将门自己选拔麾下武将的,那就不是将门了,那是割据一方的藩镇。</p>

皇权要想保持,玩得就是平衡,所以一旦朝廷开武举,肯定由兵部牵头,那就是文官的地盘上了,规则自然得文官说了算……</p>

第一条李善长都想好了,就是不许勋贵子弟参加,你们都有荫袭的名额了,还参加什么武举,通过兵部的考核直接上岗吧……</p>

什么,你说你过不了小司马的考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