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拜!”
各种繁琐仪式结束,徐平以一句不拜结尾。
石全彬笑盈盈地把圣旨交给徐平,口中道:“邕州偏远,云行一句不拜可是又要耽误上大半年的时间。这样吧,虽然不拜,一切都还是先行,等再有新的朝旨下来,补上就是。”
徐平道:“阁长说笑了,还是等朝旨。”
这种升迁,为臣的可不好大大方方一下就接受,不可能像徐平前世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感激涕零地来一句“谢主隆恩”。别说宋朝没这规矩,有这规矩也不可能在第一道旨意来的时候说。
臣子事情做好是本份,升迁是君恩,所以第一次大多都要辞谢的。徐平需要上一道奏章表示自己有负圣恩,谦虚一番,不配这升迁。然后朝里再有一道旨意下来,把徐平夸上一番,前旨照行,徐平才能真正升上去。
在第二道朝旨下来之前,这道圣旨会被徐平封在军资库里,表示自己拒绝执行。等到再有旨意,接受之后才会移入笔架阁,
当然把第二步省掉的人也有,当官的谁不想升迁?多说一番话夜长梦多就没地方哭了,所以有人装傻第一次就接旨。这种人都会成为文人士大夫的笑谈,甚至成为日后的把柄,徐平还没饥渴到那种程度。
接了圣旨,徐平与石全彬分宾主做下,谭虎重新上了茶,两人聊些闲话。
石全彬道:“其实,云行不拜也好,邕州这里的事情,与朝里下旨的时候已是大相径庭,也不知朝里大员会怎样想。”
徐平听石全彬话里有话,急忙问道:“阁长怎么说?”
“哦。你还没有接到枢密院的文书?我可是算着日子过来的,应该已经到了。你这次升迁,需与枢密院文字结合起来,才知意思。”
徐平听了,心中已经隐隐感觉到这次只怕是牵扯到什么交易,石全彬是宫中皇帝身边人。不好多说话,他也就不再问。
叫过谭虎,徐平吩咐他速速去查看有没有枢密院行下来的重要文书。
朝中真正大事的决策,程序复杂,中书那里不说,一道旨意下来,给事中签“读”,中书舍人签“行”,宰相画敕。皇帝的印,少了一步圣旨就下不来。枢密院简单一点,也一样要门下省审覆。这种大事,是不可能由一个内侍揣道圣旨出门就办了。所以像石全彬这些人,出来宣的旨都是升迁、贬谪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尤其是升迁诏书,多用到他们。所谓的恩归于上,怨归于臣下。宰相就是给皇帝背锅的。
如果这次升迁关系到什么边疆大事,也不会由石全彬来告诉徐平。而是要透过枢密院的管道,走正常的公文路线。
要不了多少时间,谭虎匆匆回来,把一道枢密院的密文交给徐平。
徐平打开看过,脸色渐渐难看起来。把文看完,慢慢收起。对石全彬道:“我的升迁,原来是枢密院要换邕州这里息事宁人吗?”
石全彬端起茶杯喝茶,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谭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