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青龙构架(2 / 2)

造车 榕之子 0 字 2021-12-12

而中华集团也践行了中国有能力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拥有足够实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足以在未来数十年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谁知道提出“青龙”架构足以搅动成千上万亿资金的始作俑者,当时只是一位毕业不满一年的工科博士。而他还是中国本土高等教育培养的创新人才,没有任何留洋经历。

2008年,欧嘉从浙海大学以工科博士身份毕业,当年就业形势不那么乐观,他毕业前投简历碰了好几次壁。跟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相比,工科博士就业要难上不少。本来打算屈就去内地一所二本大学当讲师,没想到遇到中华集团到浙海大学进行博士专场招聘,要求专长前沿研究领域,开出年薪高达20万以上。

欧嘉的博士论文方向就是有关制造业升级的研究,得出全球工业将要面临再一次升级的机遇。非常幸运,双方一拍即合,中华集团以高级技术人才储备名义将他招了进去。并且给以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继续从事制造业升级的研究,并未将他派到一线工作团队。

中华集团为何能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韩皓出众的战略眼光。到了他这个层次,日常管理是次席,主要就是抓牢公司战略方向。

企业战略这个东西很务虚,并且经过诸多大小老板开口闭口“战略”个不停,被许多人视为玄学,信则灵不信也行。

但到了中华集团这个体量,十字路口走错路可是会犯下致命错误,而韩皓就把握着方向盘决定往哪个路口走。

战略决策,到了韩皓身上,就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东西。

在路口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光靠个人能力和运气是不可能长久,韩皓需要诸多智囊和专业数据分析资料辅助,从而找出最可能通向成功的道路。

因此,中华集团利用中国工程师红利,储备足够的人才就是必然之举,尤其是许多基础科学和前沿端研发的高端人才需求巨大。可能他们的研究中华集团一辈子都用不上,但一旦用上就是累累硕果。

以前中国可以跟在发达国家身后熟练转化应用科学,但伴随我们追赶上他们的步伐,就只能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基础科学领域掘金开创研究。

要想超越西方国家,带领13亿中国人民跨入发达国家行列,这是无法逃避的必经之路。

欧嘉进去后,得以在中华集团博士后点之一工作,并且有权力招聘实习生开展自己的战略研究。经过大半年对中华集团的实地走访和数据梳理,他得出了公司必须尽快筹备产业升级流程再造的计划,不然就会遭遇到发展瓶颈产能卡死在700万辆大关。

韩皓看到了他的研究成果,决定让他继续深入工作,让其提出解决方案。很快原本5人由欧嘉带4个实习生的团队,摇身一变成为20人的正规军,再后来资源不断倾斜中外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纷纷加入,只用半年时间就成为300多人的大团队。

“青龙”构架在他们的推动下日渐成型,最终由韩皓拍板开始真正研发并准备在中华集团推广。

历经3年多时间到2012年初,“青龙”构架终于研发成功,已经在零部件企业实现了试运行,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预计中华集团将为“青龙”构架落地实施投资不少于50亿美金成本,包括企业信息化软硬件改造,内部数万名员工培训以及对现有遍布全球的工厂生产线进行升级等,为期大概三年时间。

边升级边生产,实际上“青龙”构架在2011年底就已经开始实施,首个项目就是采用了“龙的传人”家族设计语言的第四代中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