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划算买卖(1 / 2)

造车 榕之子 0 字 2021-12-12

 跟上次到访捷豹路虎工厂不同,这次韩皓的到来获得工会组织全体员工热烈欢迎。

工会代表团中国之行以及次贷危机的扩散,都表明中华集团将是深陷迷惘两大英伦品牌的救星。至少在其他企业纷纷裁员下,捷豹路虎的工人不用担心失业,因为中国人保证不会裁减员工。

虽然跟福特的谈判还在持续,但捷豹路虎的员工们已经认定中国人入主不可避免,现在福特汽车一落千丈,无法拒绝财大气粗的中华集团出价。

如果可以统计两大工厂电脑端近期的搜索热词,“中国”、“中华集团”、“韩皓”……等关键字绝对位处前列,不管愿意与否,中国元素的兴起是不争事实。

“今后中华集团将以出资人身份入主,捷豹和路虎都将继续以独立品牌存在。

我们将在品牌管理、资金使用、产品研发、零部件开发、市场布局等方面给以捷豹路虎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在捷豹路虎固有高端豪华品牌影响力上,注入‘中国元素’,即拓展中国这个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并且在中国联合研发设厂,实现全球采购降低成本,以此让新车型更加具备竞争力。

英国工厂将维持欧美现有市场销量,而中国将承担起开发增量市场的重任,两者将错开发展。”

在工会组织的工人聚会上,面对一双双质疑又有所期盼的眼睛,韩皓再次阐述自己的战略设想,注入资金、错位开拓中国市场、全球采购降成本、研发新车型参与竞争这四大举措。

尤其韩皓不用翻译,直接用流利的英文把这些举措一一说明,让普通工人们见识到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并非暴发户,而是有着自己理想及能力的实干家。

再加上韩皓创业发家事迹经过互联网传播到捷豹路虎公司内部,他的人气获得更高追捧。

结束英国之行,韩皓来到伊朗合资工厂,这里已经成为中东汽车重要生产基地,除了满足伊朗国内需求,还对外出口到其他中东国家,甚至远销北非大陆。

伊朗深受美国制裁,但本国拥有近8000万人口,盛产石油活得不错,汽车市场突破100万辆,是中东最大的汽车市场。

中华集团跟伊朗塞帕汽车组建的合资公司,很快以横扫千军之势垄断了伊朗当地市场。要知道中华集团拿去合资的车型都是国际主流产品,而伊朗其他汽车厂家依旧在使用20年前的车型。

由于害怕被美国制裁,所以全球知名汽车厂家没有一家进入伊朗,真是便宜了中华集团。

在伊朗卖得最火的是华夏qq、华夏宏光和中华“秦”,这两款车型完美切合伊朗人民的需求。

伊朗政府一次性采购3000辆中华“秦”作为公务用车,让其立即成为伊朗国内高端轿车代表。“秦”的地位好比奥迪a6l在中国政府的形象,由政府流行蔓延到民间。

普通消费者更加青睐qq和宏光,因为它们便宜耐用好开,是最容易攒钱买到的车型。

原本韩皓还担心伊朗局势恶化,美国会对中华集团下手。但现在看来,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无力伸手中东,伊朗局势日趋缓和。明年美国大选,主张对伊朗采取和平政策的成为新总统有力竞争者,这是一大利好消息。

要知道伊朗超过百万辆的汽车市场,在众多汽车巨头眼中可是一块肥肉,可惜现在被中国人独占大口吞下。

得益于伊朗市场打出的影响力,中国人制造的便宜汽车让不少附近国家经销商主动前来订货,在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利比亚等国逐渐建立销售网点,主要都是从伊朗工厂提货。

不过他们更加偏爱华夏皮卡,价格只相当于丰田皮卡的70,但性能上却不相上下,足够在当地使用了。

当年组建合资公司设计的30万辆汽车生产线经过一期、二期建设已经满载工作,中东地区的巨大需求还要从中国出口弥补,扩建伊朗新工厂已经是迫在眉睫。

这次韩皓到访伊朗,就是跟当地合资伙伴塞帕汽车签约新工厂的建设,增加30万辆新车产能,并且引入更多全新车型如suv产品落地。

将来中华集团将在中东市场形成60万辆产能的生产基地,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中东汽车市场。

从ckd试生产到现在生产线满负载用了接近4年时间,中华集团已经基本收回在伊朗的投资,正好把这些钱继续滚动发展用于第二工厂的建设。实际上新增投资不超过5个亿,剩余都是由回笼资金募集,中华集团可以在伊朗凭空再造一个新工厂。这就是垄断市场的魔力,伊朗汽车市场原有格局顿时改变。

另外伊朗政府通过中国政府指定采购中华集团旗下机械工程、客车、重卡等战略物资,合计3年80亿的大订单已经提前交付完毕,来自中国的产品已经奋战在伊朗各大工地之上。

伴随中国进口伊朗石油增多,以及国际油价飙升,伊朗政府赚取了大批外汇,非常爽快提前支付完毕钱款,中华集团也组织人手把订单迅速完成。徐工集团依靠这个大单就足以填饱肚子,养活一大帮工人。

当今在德黑兰街头奔跑的汽车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已经成为独特的风景线,广大伊朗人民都以拥有中国合资轿车为傲。当初韩国普莱特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被中华集团用事实无情打破。

“什么时候你们中国品牌的汽车能在我们首都奔驰的时候,你们中国人中标就有希望了!”

当初济二机床厂代表因在伊朗竞标失利后转述的话语一直徘徊在韩皓脑中,他不知道为何对这句话记得如此清楚。也许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内心,激起他炎黄子孙中不服气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