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如果不能全部快速而有效地煮成蔗糖,那么就必须砍下来储存。可以找避风处,耙松地表的土,浇湿土用稻草茅覆盖住甘蔗,这样差不多能将甘蔗的存储时间多延长一个月。
这个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否则甘蔗烂在地里,那就更浪费了,现在张自己也没办法确定出糖率能有多少,将近一百亩的甘蔗最后到底能出多少糖,红糖转换成白糖现在没有精密的仪器来止损止耗,都是用大量成本来堆出来的。
东西运到家了,梁川叫来招弟一起帮忙,两个人抬着这个石家伙抬着大汗淋漓,放置在后院的中间,后院现在平时都是锁着的,不对外开放。这东西半天才基本组装好,正式的开工只能到第二天才开始。
制作蔗糖是给人食用的,如果闲杂人等多了,就怕有心之人来捣乱,往甘蔗里扔一点什么毒物,造成食物中毒自己的努力就全白废了,严重后果的,还得去蹲大狱,这就好玩了。
自己目前还不想把这个制蔗糖的方法公布于众,等钱赚够了再对外公布,所以现在知道的人多了,难免有一些有想法的人的人会来打制糖法的主意,那不是和自己抢生意的嘛。
石轳中间有一个石孔,将竖木石孔之中,然后固定在一个木架之间,两个石轳就像两个特大号的转经桶一样,只不过一个石转过起来了,另一个石轳因为轳上有齿轮,带动着也跟着转起来了。两个石轳中间的小石缝就是压榨甘蔗的地方,两个质量巨大的石轳利用挤压力,把甘蔗当中的蔗汁一点一滴都榨出来。
这个组合很原始,却是很有用。
石轳的横木穿过木架,上面再固定一根长长的天杆,天杆另一头固定在牛背上,赶着牛沿着石轳进行转圈,畜力牵引之下两个石轳就会不停地转动起来,如果是用人力去转动这两个石轳,那损耗不敢想象。
在这个工业极度不发达的年代,没有后世的榨汁机,这是梁川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提取蔗汁的方法了,好处是这样容易操作,自己也有条件实现,坏处也很明显,甘蔗压榨不干净,蔗汁残余会很多。
梁川招弟两个人忙活了半天,才勉强将这个糖绞组装起来。梁川让招弟去找何大力要黄牛回来,自己试试用人力去推着那根长长的天杆。
“三哥你打算在家里磨豆腐吗?”在招弟眼里,这就是一个磨豆子的磨盘。
梁川嘿嘿一笑:“等你请你吃点好吃的。”
“什么好吃的,有比甘蔗还好吃吗?”
“先干活,等下你就知道了。”
梁川一个弓步,腰下一发力,两个石轳咯咯咯地转了起来,推了一小会儿额头就开始冒汗了,可见这事有多耗体力,要没有黄牛这种耐力极强的牲畜,蔗糖根本榨不到人就被榨干了。
其实效率最高的不是畜力,而且大自然的力量,或者是机械的力量。要是能把水车的力量用到这榨汁上来,可比几头黄牛好用多了。
范殿元他们那里砍了一天的甘蔗,一天愣是砍出了将近三亩的甘蔗,一亩干蔗能砍出将近五千斤的甘蔗!满满的一大堆如同小山一样的甘蔗,这些蔗看着是数量极多的,但是在梁川看来这片甘蔗地的产量跟后世比起来,还是太低了。
甘蔗是一种不怕肥不怕烧苗的作物,投入多少肥料就能有多少的产出,真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如果农家肥到位,施的最基本的牛粪或是家禽粪,一亩也能有八千到一万的产出,要是使用的复合肥那产出就更惊人了,最高的农家种出来的,都能种到一万两千斤,这相于是梁川和郑若萦名下的这些甘蔗地两倍产出了。当然这个产量还要建立在有喷增甜增粗素的基础上。这些化工合成物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
今年可是经历过台风天的,而且种甘蔗的这帮人都是连甘蔗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门外汉,自己就稍微给了他们一点指引而已。
甘蔗的品种现在没有经过改良,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蔗苗,成活率也是低得可怜,在这种种条件限制下,能取得后世一半的产出已经让梁川喜出望外了。按最初的预计能出个三四千斤的甘蔗就很不错了。
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种甘蔗产量肯定会只高不低,而且蔗地里留着大量的宿根,这种更有利于甘蔗的生长,水旱问题基本都被梁川解决了,产量还是可以指望的。
一天就收了近三亩甘蔗,还有大量留在地里没收过来,梁川让范殿元他们先拿蔗叶盖一下,免得太阳太大把甘蔗晒成蔗干。,
范殿元他们有的负责拉蔗有的负责砍蔗,将蔗码成一摞一摞的,望乡的院子快堆不下了。
院子里有一头黄牛,黄牛上面套着一架牛轭,牛轭的连着一根又粗又长的木杆子,另一头还有一个磨盘一样的东西,梁川和招弟正在摆弄着这个磨盘,看着他们不明就里。第二天他们继续砍蔗往梁川后院运进来甘蔗的时候,梁川已经忙活开了。
梁川将糖绞清洗了一番,招弟找到几个硕大的木桶,这些等下是要装蔗汁的,还有一根挖空的毛竹,从熬糖间一直延伸到屋子外,这个作用类似于水管,等糖汁榨出来了,直接倒到毛竹管中,直接流到连环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