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巴黎和会 七(1 / 2)

 中国驻法公使馆的会客厅内,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德国外交部长乌尔里希?冯?布鲁克多夫-兰祖伯爵就如往常一样,只是若是有人细心观看的话,就可以清楚的看见布鲁克多夫眼底深处的那丝焦虑…

布鲁克多夫是在不久之前才刚刚抵达巴黎的,然而让布鲁克多夫吃惊的是,在抵达巴黎之后,他和他所率领的德国代表团居然连和会的大门都没办法进去…

而且根据他从凡尔赛宫内得到的消息,无论是英国人又或者是法国人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当然,这其中英国人的条件明显要比法国人的宽厚许多,但在德国人看来依旧是非常苛刻,而且也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只是…

这个时候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德国本土依旧在协约国的包围之内,德国人已经没有多少再战的能力了。然而在这长达四年的战争中,德国却已经深深的得罪了英国与法国,所以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布鲁克多夫也只好找上了威尔逊。

不过威尔逊对布鲁克多夫说的也很明显,在这次的和会上,单凭美国一家是没办法改变什么的,他必须要再找到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帮助他们,而这个人在排除掉英法之后,很明显已经只剩下中国了——————至于意大利,这个逗逼国家………眼下的德国统治者可不是后来的那个希特勒,可不会因为对自己的基友有什么好感,就对意大利也有好感。

事实上,虽然一战中的意大利要比二战的意大利打的好很多,但依旧是一个逗逼级的国家。如今的德国人自然不会看上这么个国家,何况这个国家在大战当中还从同盟国跳槽到了协约国…

——————————————————

正因为了解事情的紧急,所以布鲁克多夫才会找时间前来拜会严绍,希望严绍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尽管在欧战当中,中国也是主要的参战国之一。但实际上中国的介入程度并不如英法那么大,而且因为西伯利亚与中亚两地的问题,也与英法产生了一些龌龊,再加上过去中国与德国的关系一项不错,直到现在中国都还没有关闭境内的德国公使馆,在中国的德国人也没有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对待。这个时候布鲁克多夫自然也就只能找上严绍了…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在他说明了身份以及目的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同意,并在安排好了时间后,很快便来到了会客厅。

只是在到了会客厅后,布鲁克多夫却是很长时间都没能见到严绍的影子——————其实也就十多分钟而已。只是因为他的心里实在是太焦急了,所以才会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布鲁克多夫渐渐感到有些不耐的时候,严绍总算是从楼顶上姗姗的走了起来。“不好意思,部长先生,让您久等了…”看着布鲁克多夫,严绍一脸笑容的道。“刚刚有些事情要忙。真是不好意思…”

“哪里的话…”布鲁克多夫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您能在百忙之中见我,我已经很感激了。”若是在过去,布鲁克多夫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种话的,只是此时此刻…

听到布鲁克多夫的话,严绍自然能听的出来他的言不由衷,不过严绍也没怎么在意,仅仅只是笑了笑后开口道。“我和贵国也算是老朋友了,当年我在领导国内的革命时,也曾经得到过贵国的诸多协助,尤其是在新政府成立之后。贵国更是给予了许多帮助,这些我都是记在心里的,尽管前段时间,贵我两国因为战争的关系有些矛盾,但眼下战争毕竟已经结束了…”

这么说着。严绍想了想。他对这种虚伪的外交辞令实在是有些不耐烦,所以说了些之后便直截了当的道。“部长先生您的来意其实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吗,真的有些麻烦,因为眼下纠缠不清的主要是英国和法国,而我国,您应该知道,我国仅仅只能算是个外援,发言权肯定有一些,但毕竟不如属于欧洲国家的英国和法国,而且我们还因为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问题与这些国家交恶,本来就不多的发言权又被削弱了一些,现在在和会内的发言权恐怕也就比意大利要稍微强上一些,不过…”

看了看布鲁克多夫微微有些失望的表情,严绍做出了一幅咬牙的样子。“贵我两国的关系始终不错,而且法国人提出的条件也的确是太苛刻了些,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国还是愿意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

严绍的目的毕竟是为了提升德国的好感,自然要多做一些让人感动的表情来。

而看着严绍的样子,布鲁克多夫也的确有些动容了。毕竟这个时候严绍是唯一‘真的’愿意帮助德国的,因为中国在欧洲并没有多大的利益,至于美国,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已。

“如果真的这样,我代表我国政府感激您,您和贵国人民永远都是我国的朋友…”有些激动的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布鲁克多夫将右手伸向了严绍,而在与布鲁克多夫紧紧的相握之后,严绍也忍不住有些动容道。“请放心,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国政府是一定不会推辞的…”

当然,严绍也仅仅只是打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严绍会这么毫不犹豫的推动德国对中国的好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未来战略的顺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人才…

眼下中国看上去固然很强,可实际上呢,和那些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列强相比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全面的,尤其是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短短五年的时间,就像追赶上与列强百余年的差距。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眼下中国的工业实力纯粹是用钱堆出来的,至于技术方面吗——————该怎么说呢,造东西,永远要比研究东西简单。

事实上在国内的许多部门内。都是只懂得如何制造,而不懂得如何研究。许多研究上的东西,都主要依赖于雨石集团,而雨石集团内外籍的研究员的数量几乎占了一半那么多…

所以接下来严绍所要做的,除了稳固在西伯利亚及中亚的统治之外,还有就是全面提升中国的科研水平。但是光靠自己的话。始终还是有些太慢了,所以便只有用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引进,引进人才…

历史上中国也曾经这么做过,这个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双引工程’。

在后世,苏联解体应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最轰动的事情之一。毕竟这意味着世界局势的改变,以及其他许许多多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当时中国所推出的‘双引工程’,就是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是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亲自抓的,俄国当时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似乎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号称是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仅此于1950年代的援华156工程的最大的占便宜项目。

苏联解体后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生活没有了着落。西方当时看中的是俄罗斯的核科学家和导弹专家,没有想到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大举侵入,此举让美国直到严绍穿越的时候都感到后悔。而当时抓这个项目的国务院总理在当时说了很著名的一段话,大体意思就是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事实上当时出手的并不仅仅只是中国一个国家,其时,独联体各国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特别是一些尖端行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俄罗斯、乌克兰,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

韩国的人才计划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驻乌使馆,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并提供一个月工资。工资报酬没有统一标准,视专家本人资历和贡献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专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采用的招揽方法类似韩国,但得益于苏联时期中苏友好的渊源,一些留苏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形容那时的工作说,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