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成果(2 / 2)

3月16号。</p>

丁贤针对和记国际的收购要约落下帷幕,他月前的要约价格是每股0.35块,和记国际的市值只有6363万港币,他通过要约购入了超过九成的股份。</p>

按照香江交易所的规则,大型上市公司的公众持股量低于一成就要退市,仍旧持有和记国际股票的小股东,丁贤有权利对他们进行强制收购,价格与要约价相同。</p>

丁贤对和记国际发起要约之前,他个人持有31%股份,这笔股份是从包玉港与纽璧坚手上购买得来。</p>

当时丁贤、祁德尊、包玉港与纽璧坚达成了三方协议。</p>

包玉港从和记购走均益仓,纽璧坚从和记购走屈臣氏,祁德尊留下和记国际与和宝公司,并得到一笔大额现金。</p>

丁贤则从包玉港与纽璧坚手上买到31%和记国际的股份,当时的股价还比较高,丁贤收购这31%总共花费4935万港币。</p>

等他发布要约,股价已经被腰斩,和记市值大跌,他要约收购余下69%的股份才花了4390万港币。</p>

所以这么计算下来,丁贤购买和记国际的全部股份,直至这间公司退市私有化,他的开销是9325万港币。</p>

和记国际旗下还有一间和宝公司,丁贤的持股量是71.3%,他发布的要约收购比例仅仅是剩余的28.7%,和宝市值不足五千万,他把股份全部买回,花费了1205万港币。</p>

早在丁贤与祁德尊摊牌的时候,丁贤最先针对和记旗下的都城地产下手。</p>

都城地产是和记旗下市值最低的子公司,原本市值只有两千多万,后来丁贤为了掌握控股权,他在股市上一口气吸纳了25%的股份,导致市值上涨到了将近四千万。</p>

他收购都城地产的开销也是这么多。</p>

这场收购战是从去年港督府的圣诞晚宴上开始,前后持续了两个半月,如果把祁德尊与陈德胜合谋针对华记直营店也算在内,那就是四个月半。</p>

最终在3月16号这天彻底结束。</p>

丁贤为这场收购战,总计投入了1.45亿港币的现金,不到一亿五。</p>

他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p>

首先他彻底搞垮了和记。</p>

他并不是吞并霸占了这间老牌英资企业,而是直接打散拆分。</p>

原本和记集团联控了六间上市公司,包括一间母公司和记国际,五间子公司黄埔船坞、屈臣氏、均益仓、和宝、都城地产。</p>

如今黄埔船坞被丁贤收购改名为华记黄埔,和记、和宝、都城地产即将被集体并入华记黄埔。</p>

一旦重组完成,那么和记的名号就不会再沿用,从此要成为这座城市工商界的历史。</p>

可能将来一些商学院的教材里会留下这些企业的名号,但现实中应该不会再出现。</p>

以后的香江,不会再有和记,只有华记。</p>

反正都是‘记’,差不了多少。</p>

其实在与祁德尊对决前,丁贤原本认为这场狙击战会非常艰苦,但是在实际的股市操作中,他击溃祁德尊并不困难,反倒显得较为轻松。</p>

可能是老迈的英国佬已经行将就木,根本经不起打击,尤其是丁贤这种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只需轻轻一次用力,英国佬就已经倒去,他们看去仍有威势,其实不堪一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