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夜色3(1 / 2)

 也就是张璟得注意影响,否则,好好盯着京察,想怎么整治文官不行?这些文官真要好好查下去,有几个清白的?

文官毕竟代表了国朝,所谓代天牧守,代表朝廷的行政权,出了大乱子最终还是打的朝廷的脸。所以,张璟不能查,也不敢查,所以,他才会让潘洪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弹劾以孙家兄弟为代表的外戚,也算是替朝廷、替文官分散一下火力吧。

此时的张璟,最多也只能看朝廷的处置。比如李贤、吴节、李宽三人,以及牵涉倒京师治安案中的各部主事、郎中。

京师治安案中,朝廷为了降低影响,这些人只是被调职,张璟也想看看朝廷是否会借京察的时机,对这些人进行清算。

张璟当然是希望朝廷清算的,刷新吏治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刷新的,需要有落到实处的行动支撑才行。喊喊口号,谁不会?

当然,张璟也清楚,对于吏部而言,这次京察更多的是走过场,不会细察的,第一时间就不允许,仓促之间,章程都没完善,怎么察?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作秀罢了。要不还能怎么办,文官们在京师治安案中,表现着实不好,幸朝廷没有深究下去,否则还不知道会被牵扯多少进去呢。

锦衣卫尽管及时收手,但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所以,景泰皇帝重启京察,并将十年期改为三年,既算是亡羊补牢,又何尝不是在告诫文官集团?

张璟只是希望,即便是告诫,也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告诫,的实打实的拿出行动来,至少也得杀鸡儆猴,否则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让那些人呢更加猖獗。

犯了错也不受处罚,长此以往,朝廷的公信力何在,威慑力何在?

张璟真的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形的发生。

当一个国家,枉法成了常态,世风日渐败坏,朝廷失去公信,政治愈发黑暗,这样的国家又怎么会有前途?

潘洪府,在潘洪的盛情邀约下,他的几位同年,本科榜眼、现任翰林编修陈鉴,同进士出身、与自己一样担任御史的刘青、李巳。这是他现在还能说的上话的几个同年,其他人不齿他的为人,潘洪自然也不会热脸去贴冷屁股。

交情这东西,是相互的,有来有往才能长久。

比如同事请你吃饭,一次请你你有事儿,第二次请你你还不去,后面恐怕就没有第三次了。就是这个道理。

几人先喝了几杯闷酒,特别是陈鉴,比起本科三鼎甲中的另两位状元彭时、探花岳正,他这个榜眼其实是最憋屈的,不论是名声还是其他,都远不如那两位。特别是这两位近年来入阁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时人此时早已不把三人相提并论了。

这让陈鉴情何以堪!他也是三鼎甲呀,还是榜眼呢。

比不过彭时这个状元倒也有情可原,但岳正是怎么回事?明明我才是榜眼呀。

所以,陈鉴极想做出点成绩来,让大家知道,他这个榜眼也不是吃白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