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中国危机之初战菲律宾(2)(1 / 2)

现代军阀 我是疯子 0 字 2021-11-09

 城市攻防战,即依托城市及其外围地区的防御一方与进攻一方展开的攻防战役,是攻防作战的样式之一。古往今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大中城市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于交通枢纽和战略、战役要地,攻占或固守城市,可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影响民心士气,对夺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作用。</p>

城市攻防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城市战早在人类的古时已经出现。在欧洲,多数是夺取或坚守城堡、要塞的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武器的出现和应用,城市攻防作战发展成了诸军种、兵种大规模的合成攻防作战。</p>

奎松市是一座现代设防的城市,耿飚将所有人力、物力集中,建立起完善的通信设施,并利用其交通发达,建立或高大或密集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和完备的军事工事。耿飚相信这能够给进攻一方—猎户人,增加了难度;当然了,由于耿飚所率领的部队处于兵临城下或被包围的严峻形势,因此,在奎松市城市攻防战中中国部队处于背水一战的地步,同样具有危险性。</p>

奎松市的南半部分有数个市区,包括:Diliman、联邦、计划区、卡堡、卡米亚斯、卡慕宁、新马尼拉、旧金山和梅莎山庄。城市的北半部则通常称以Novaliches,内含Fairvie和Lagro等区;这些市区尚无明显的分界,主要皆为住宅区。</p>

经过突击经营,耿飚修筑了种类繁多的外围据点、纵深阵地和城防工事,使奎松市构成由各式堡垒与壕沟、暗道相结合的,互为依托的多层次、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p>

在西起diliman、联邦,东到卡堡的防线内,仅主要防区就有大碉堡000多个。城东和城东南等要点,筑有以碉堡群为骨干的永久性工事,成为奎松市的主要屏障。</p>

耿飚为加强防卫力量,从奎松市中挑选了大量菲律宾人整编一些二线部队,将该市守军扩编为5个军部、14个步兵师和个暂编总队、个特种师,连同警察部队等,使总兵力增至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1000余门。</p>

</p>

将奎松市划分为1个中心防御区和东(后分东南、东北)、南、西、北4个外围防御区。其部署是:以5个军11个师(总队)担任东、南、西、北区的防御;以直属部队防守城内中心区;以中国一个机甲师担任机动作战。防御重点置于南区。</p>

战斗打响时,敌人集结了大约0万人,他们的作战企图就是凭借装备、人数、后勤等方面的优势,向奎松市发起全面进攻。以强击群和强击支队突入市区,夺占重要目标,力避与中国在城市中心展开决战,设法将中国守城部队引向城郊预定设伏地区,将其围歼,彻底摧毁耿飚所部。</p>

5月7日凌晨,由猎户人指挥的西南作战集团率先从马尼拉对奎松市市区发起进攻,拉开了城市攻坚战的序幕。</p>

开战之初,猎户人力图在空中炮火支援下,实施立体突击、分片围歼,“蚕食”中国守城部队固守的街区。但由中国组织起来的菲律宾二线武装利用工事和有利地形顽抗,寸土不让,表现出的战术素质和作战能力远超敌军预料。在菲律宾当地武装的顽强抵抗下,猎户人仆从军进攻受到迟滞。至8日,除东部集团的猎户人机甲快速反应部队占领了城市东北部分地区外,其余各路部队仅前进百余米。</p>

针对这一情况,敌军将熟悉城市市情况的菲律宾仆从军改为第一梯队,利用其熟悉环境的特长与中国控制的菲律宾当地武装开展反击战;将具有城市作战经验的白人海军陆战队、陆军特种作战分队和特种部队部队作为第二梯队,负责肃清残敌,及时增援菲律宾仆从军;将猎户人机甲部队列为第三梯队,以强大火力支援第一、二梯队。</p>

猎户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推进速度加快。至月底,西南部集团指挥所推进至距市中心主要防御阵地前沿千余米处,东部作战集团控制了东南部的工业区,东部集团攻占了被称为东部重要地区的卡米亚斯和计划区。参与守城的菲律宾当地武装遭受大量伤亡,防御地区被压缩至市中心及南部狭窄地带,由市中心向东、西的重要通道均被切断。只有向北的道路还是被中国部队牢牢控制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