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和与文臣集团之间的矛盾,等待天子出殡的这一个月来,朱雄英这个新帝并未做出任何人事任免,仅是让内阁拟定了便宜老爹的谥号与庙号。</p>
不比于历史上朱标尚未登基为帝,就一名呜呼撒手人寰,他可是实打实的建文大帝,建文朝虽政治生态畸形却也得到了百姓士子的一致赞誉。</p>
故而为先帝拟定谥号与庙号,便成了朝堂当下最紧要之事,朱雄英也能通过这庙号看出文臣集团的意向。</p>
自改元建文后,天子朱标大力推行仁政为文教,采取了宽松治国的国策与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了盛世局面,即便是个表面上的盛世,也至少的确如此。</p>
所以群臣之中,对先帝呼声最高的庙号便是“仁宗”与“孝宗”两种,尤以“仁宗”更甚。</p>
由于皇帝谥号字数很是膨胀,且几乎只要是自己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而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功用。</p>
所以建文大帝朱标的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倒是得到朝野一致认可,反倒是这庙号始终存在争议,在“仁宗”与“孝宗”之间久居不下。</p>
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所起的名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等,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太宗、世宗、神宗等。</p>
而“仁宗”也是古代皇帝的庙号之一,孔子曾曰“仁者爱人”,因此“仁宗”算是一个中等偏上好的庙号,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获得庙号为“仁宗”的不过仅有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宋仁宗、辽仁宗、夏仁宗、元仁宗,足以见其稀少。</p>
毕竟凡是死后能获得“仁宗”庙号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肯定实行仁政,而且百姓也爱戴于他,这样的皇帝比较少,纵观历朝历代,也仅有四位皇帝获此殊荣。</p>
原本按照齐泰方孝孺等人的想法,先帝一生追逐的政治理想便是北宋仁宗的庆历盛世,也为此艰苦努力了整整四年,直至积劳成疾骤然崩逝,此刻给他上“仁宗庙号,再适合不过了。</p>
不但是对他功绩的最好诠释,也成全了这位仁厚明君一生所愿,何乐而不为呢?</p>
奈何新帝似乎不愿采取这个庙号,以致于有人为了揣摩圣意,提出了“孝宗”、“兴宗”等庙号。</p>
但“孝宗”之“孝”,在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虽然先帝之孝不必多言,上一个“孝宗”庙号也的确可以,不过远远不比“仁宗”更加贴切罢了。</p>
至于什么“英宗”、“兴宗”之类,就更不是群臣考虑的对象了。</p>
身为先帝的心腹重臣,深受先帝隆恩,齐泰与方孝孺已经暗下决心,势必要为先帝上“仁宗”庙号,为他英明仁厚的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彻底盖棺定论。</p>
眼瞅着出殡之日即将而来,庙号却始终僵持不下,新帝也丝毫没有着急的意思,齐泰与方孝孺却是坐不住了,联袂来到乾清宫请求面圣。</p>
御前大太监依旧是王钺,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新帝并未换掉这个御用太监。</p>
得到王钺的通禀,朱雄英嘴角微微一笑,当今唤进了二人。</p>
若是这齐泰与方孝孺不曾为了便宜老爹的庙号前来面圣,朱雄英还当真会低看他们一眼,将来绝对不会重用于他们。</p>
毕竟人走茶凉,先帝已崩,新帝即位,依旧怀念先帝功德之人不在少数,愿为先帝庙号冒险之人却是少之又少!</p>
不过二人头上那猩红光亮,却是让朱某人腻歪不已。</p>
这他娘的我朱雄英好歹也是你二人的君,难道心中就无半分尊敬之心?</p>
儒家圣言里面的忠君思想,都学到狗肚子里面去了?</p>
朱雄英方才的喜悦之情也瞬间消失不见,索性瘫在龙椅上没好气地开口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朕忙着呢!”</p>
嗯,那红光又亮上了几分!</p>
方孝孺与齐泰闻听此言,心中对这位新帝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致仕归乡、远离朝堂之意愈发浓郁。</p>
但在此之前,他们还需要完成一件事情,否则此生都将良心难安。</p>
“启奏皇上,先帝出殡在即,臣恳请皇上为先帝上‘仁宗’庙号,以毕先帝夙愿!”</p>
“臣附议,先帝一生渴望北宋仁宗的庆历盛世……”</p>
“行了别说了,俩字,不同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