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1 / 2)

 文渊阁中,寂静无声。</p>

一众朝臣早就陷入了呆滞麻木之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p>

你说出言反对吧,他们还真没有这个胆子,至少这土豆背后代表的惊天利润,就令他们无法开口。</p>

你说予以支持吧,一众朝臣也没有这么厚的脸皮啊!</p>

先前还弹劾太孙殿下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奏疏都快堆满了整个文渊阁,就差将此事摆到明面上来,指着他的鼻子骂了。</p>

偏偏这位殿下不声不响,对此无动于衷,直到水师归国,这才祭出土豆这么一个可以改变整个大明国运的大杀器,一下子打得群臣难受至极,根本无法反驳。</p>

但一下子就接受吧,好像也说不过去啊,大家不要面子的嘛,这让人上哪儿说理去?</p>

不少朝臣只觉得自己这张老脸有些发烫,羞得无地自容。</p>

朱雄英见状觉得好笑不已,不过并未得寸进尺地落井下石。</p>

他其实已经渐渐瞧出了味儿来,文臣士大夫们之所以坚定地反对战争,原因无非就那三点。</p>

其一便是如同太子朱标、快口御史韩宜可等人,真真正正的儒家君子,恪守圣贤之道,施行真正的仁政思想,不愿多造杀戮,耽误农时民生。</p>

其二便是从朝堂权势考量,文武相争自古皆有,战争只会让更多的武夫丘八建功立业,步入朝堂,这对于渴望把持朝政实践心中抱负的文臣而言,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p>

那些个粗鄙不堪的武夫,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丘八,也配与自己这些知识份子同列朝堂,处理朝政?</p>

其三则是基于利益牵扯,若是发起战争,如太祖爷数次北伐,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北边数省之地需要抽调征集数十万征夫青壮输送粮草辎重,耽误农时影响耕种,更是家常便饭。</p>

人都被朝廷征调走了,谁还在地里给你种地耕作?</p>

无人耕作那就耽误了农时,粮食就会减产,士绅豪强的利益便会受损,这让他们如何乐意发起战争?</p>

打赢了吧,他们得不到利益,打输了吧,也跟他们一点关系没有。</p>

反而是发起战争,都会导致他们利益受损,士绅豪强又不是傻子,一次两次尚且罢了,三五十次这谁受得了?</p>

所以,反战,成了朝野一致的呼声!</p>

披着先贤圣言这层外皮,朝野上下张口就是仁义道德,闭口就是家国大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君王及大将指指点点,恨不得将他们大书特书成历史的罪人,华夏的耻辱!</p>

但这些文臣当中,又有几人当真是为了百姓考量呢?</p>

说白了,还不过是因为“利益”二字!</p>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p>

史圣之言,才是真正的先贤圣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