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前往大理(2 / 2)

三花聚顶 陈观鱼 5567 字 2019-08-26

“此人之字,刀锋苍劲有力,所写之意,也合情合理,可能也有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之言,故意推辞。而且,我观这封奏折之“字”意,是大有问题……”

李长安并没有把话说下去,而是观察着郭子仪的脸色。

“说下去。”

见郭子仪并没什么动静,李长安接着说道,“此人之字,一笔一划,苍劲有力,但却傲气峥峥。我怕是此人有意想反,但却出师无名,应该是时机未到之因……”

纵然你拥兵百万,可当今圣上,还算个贤君。百姓安居乐道,天下大吉之景。若出师无名,那就是谋反之罪,必招天下人的反对。

“不错,上次承乾一事,莘正元就曾参与其中。若不然,承乾也不敢犯上做乱。”

这次朝中发出令函,也就是确定一下,这“莘正元”到底真是“真敢反”还是“假敢反”。

莘正元,临川郡王,在临川一地,拥兵几十万。而且,不只是临川,周边如襄阳,岳城,大理……等郡,皆在莘正元的控制之中。

“我大楚国,正值盛世,若任郡王坐大,迟早发生祸害。”

李长安隐隐知道这一点,但却没想到,莘正元控制的地盘如此之大。若要给他一个机会,说不定他就可以推翻李楚江山,改朝换代。

“唉……”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郭子仪有很大的责任。当年他带兵扫清“安平”等部,即知自己功高盖主,于是放下兵权,以得保身。却没想到,大权一落,就落到了莘正元手里。而且,这个莘正元,还是郭子仪一手培养出来的。

难道当今圣上是想讨伐莘正元么,但看现在的样子,李承乾犯上一事,莘正元都平安无事。想必,天下太平之即,当今圣上亦不想发动兵马。再说,大楚国虽然贵为天朝上邦,但却不是强大的令人发指。若内乱一起,指不定,吐蕃,天竹,大食等国,立即就乘虚而入。

李长安心中念叨,不知当今皇上之意。

但随后又醒悟过来,自己来俗世之中,只是为了历炼,进而突破“灵肉合一”之境,被世俗政权一事牵拌,也太划不来。索性不再多言,皇帝爱想咱想,与李长安没多大关系。

“这要是开战,苦的仍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数政权的更替,最后苦的,也都是黎明百姓。郭子仪没有把话说完,李长安就已明白何意。

“这本是人间正理,哪有天下大同的理想国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说的是,天地没有什么仁或不仁,对待万事万物,都是让其自生自灭,从不过问。随着家园的破碎,加之修道多年,对人世间的情感,李长安却是看淡了许多。

天下苍生之事,与李长安是没多大干系的。

“为何如此一说?”

“将军却是明白的。”

郭子仪当然明白这是天下至理,只是人活于俗世之中,就脱离不了这个世界。纵是自己明白,也难于放下。

还是了无牵挂的好,就如眼前的李长安。郭子仪不免生出羡慕之意,虽然一人孤苦,但心志份外坚定。以这样的心志,迟早踏入“人仙”境界。但看看自己,凡尘俗世已撤底的占据了他的心口。若要忘掉一切,斩断世俗,达到最高境界,着实甚难。

“长安,今日找你前来,是朝庭有一任务要交给你。”

“什么任务?”

李长安却是知道,郭子仪此翻叫他前来,岂是谈心么?

“前往大理。”

郭子仪一说,李长安也就明白了过来。朝庭虽然出师有名,但同样也没准备好。再加上兵马多年囤于营中,天下太平的久了,早已失了血气。而观莘正元之兵马,常年守卫边疆,连年争战,兵锋正利。再加上莘正元一部,久居边关,拥兵之久,粮草充足,坐等来攻。而朝庭若要出征,所谓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这一开战,首先粮草就得准备几月。

这样一算,似乎没多少胜算的机会。难怪朝庭就算知道莘正元参与了李承乾谋反一事,只当作不知。郭子仪命令李长安前往大理一趟,恐怕是要李长安调查莘正元的兵马,粮草,以及步防等等。

这个任务不可谓不重,也不可谓不险。

一直以来,朝庭这边没少派人前去。只是大都派去之人,能力低微,却是打探不了多少情况。李长安这一来,真是天赐良缘,郭子仪立即就想到将李长安派往大理。

============

PS:可能会有读者不太喜欢世俗中的情节,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