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有思。</p>
萦损柔肠,</p>
困酣娇眼,</p>
欲开还闭。</p>
梦随风万里,</p>
寻郎去处,</p>
又还被、</p>
莺呼起。</p>
不恨此花飞尽,</p>
恨西园、</p>
落红难缀。</p>
晓来雨过,</p>
遗踪何,</p>
一池萍碎。</p>
春色三分,</p>
二分尘土,</p>
一分流水。</p>
细看来,</p>
不是杨花,</p>
点点是离人泪。</p>
落款处署名:庐州苏锦偶得《水龙吟》一曲,借以咏杨花之姿,并答庐州李兆廷之疑,需知人之情感相通,见叶落而悲秋,见花残而伤春,何需经历万千,有心之人无需经历亦可感同身受。</p>
写罢掷笔拱手道:“多谢诸位盛情款待,苏锦家中俗务颇多不能久待,还请见谅,这便告辞。”</p>
说罢在众人惊呀的眼神中疾步出门而去,晏碧云娇呼:“苏公子留步,用了饭食再走。”却见苏锦头也不回分花拂柳而去。</p>
几人怅然若失,在看这首《水龙吟》写的柔肠百结,千转万回,将一种莫名的愁绪写到了极致,若非亲眼见苏锦当面写就,打死他们也不敢相信这首词竟然出自十六岁的苏锦之手。</p>
“兆廷兄,这一回您是过分了点,苏公子才情旷古烁今,您这番怀疑,可是伤了他的心了。”宋少卿叹息道。</p>
李重玩味着词句如痴如醉,听到宋铨之语方才如梦初醒,连声自责,于是央求晏碧云作为中间说客,请苏锦另抽时间,自己当面赔罪。</p>
晏碧云见李重也是个实在人,确实不是故意而为之,双方结下芥蒂也非自己所愿,于是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p>
其实晏碧云心里也没有底,这一次或许苏锦会认为自己和他们一伙,特意将他邀来羞辱于他,或许会连自己一起恼上,是否会买自己的帐也未可知呢。</p>
想到此处,晏碧云心头一阵烦闷,忽然间她发觉自己完全变了样子,以前何曾对任何男子假以颜色,但对着苏锦自己完全处于劣势之中,这一发现让晏碧云心里又惊又喜、又甜又苦。(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