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当家人(1 / 2)

名门闺杀 面北眉南 0 字 2021-10-28

 第四百七十六章</p>

郡王妃这时候再也按捺不住了,她已经使了老王妃的心,若是再被抢了管家的权利,那以后她还如何在这府里立足?</p>

“母亲,这样怕是不好吧?先不说侄儿媳妇年纪轻压不压得住府里头的那些人,媳妇才是郡王妃,是名正言顺的当家主母。若是媳妇去躲闲,而让晚辈当了这个家,那……外人要怎么看我们王府?”</p>

惠兰县主也知道,这个时候再不开口不行了,若是自己的母亲当不了家,以后她在这个家中怎么能立足?</p>

“祖母,孙女也没有听说过哪家有这个规矩。若是祖母您亲自当家,自然是没有人敢有二话,可是您三娘她……祖母,我母亲还在,她是皇上亲封的郡王妃,怎么能将王府交给别人?您平日里不是最注重规矩的吗?”</p>

郡王妃闻言却是看了庄郡王一眼,淡声道:“好像你们都忘了一件事。这里可不是什么庄郡王府,这里是亲王府!你们的什么郡王府,在哪里?我没有看见。只要我还没死,这里就是庄亲王府。我若是死了……这宅子轮不轮得到你们来住,那可还说不准呢。这亲王府,由我和老王爷的嫡长孙媳妇来当家,这京城里谁人敢说半句不是?”</p>

郡王妃还惠兰县主两人都是一呆,想要说什么,却是没有话可以反驳老王妃。</p>

当年庄郡王被降了爵,按着规矩是要搬出府去,另外建郡王府才合乎规定。只是因老王妃还健在,太后与皇上特别恩恤,依旧让老王妃和儿孙住在原本的亲王府。</p>

这也是为何姜氏和宣韶也住在这里的原因,因为这里不是庄郡王府。</p>

庄郡王面上有些难堪,他最不想听人提起当年的旧事,这让他面子上很是不好看。只是老王妃的脾气他不敢发,只有冷眼看向了郡王妃和惠兰县主:“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哪里轮的上你们置喙?你们谁若是不满意,就自行搬出去就是了!”</p>

庄郡王妃看向庄郡王,吓得忙把头低了,再不敢出声。</p>

惠兰县主虽然心中极为不满,可是这里根本就没有他说话的份。她不由得瞪向神游天外的宣安,都怪自己这没用的哥哥不争气,若是他挣点气,说话不是比谁都管用?</p>

宣安感觉到惠兰的视线朝自己射了来,小心地往一旁挪了挪,才偷偷朝她看去,待看到她眼中的怒意的时候,想了想,觉得她可能是怪自己没有帮她和母亲说话。</p>

他看了看老王妃,又看了看三娘,有些纠结对惠兰道:“妹妹,这谁当家又有什么关系?还能少了咱们的吃穿用度?算了吧,大嫂当家也挺好的,母亲正好歇歇。”</p>

惠兰县主肺都要被气炸了,瞪着他半响说不出话来。</p>

老王妃看了宣安一眼,叹息地摇了摇头,摆手道:“行了,我乏了,你们都退下吧。安儿也禁足一个月,当是对你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地惩罚!”</p>

宣安被禁足对他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比起自己地母亲和妹妹那无期限的禁足,他算是好的了,所以他虽然是苦了一张脸,也没有再说什么。</p>

庄郡王当先道:“那母亲你好好休息吧,儿子退下了。”说着便离开了。</p>

“来人啊,去将佛堂好好收拾了,带郡王妃过去。”老王妃唤来了自己身边地嬷嬷吩咐道。</p>

宣安也磕了头退下了,郡王妃和惠兰县主也被人恭敬地请了出门。</p>

“三娘你留下,我还有事情要交代你。”老王妃叫住了也想告退的三娘。</p>

“祖母,您有何事吩咐?”三娘恭敬地道。</p>

老王妃拍了拍自己身旁地座位:“来,过来坐。你离得远了,祖母说话累。”</p>

三娘便顺从地坐到了老王妃身边的地方。</p>

老王妃闭了一会儿目,似乎是在想着要说些什么。三娘便安静地等着,屋子里留下伺候的几个丫鬟也都屏息静气,低头垂目。</p>

许久,老王妃终于带了一些疲态道:“我真的老了。才这么一会儿功夫,我就觉得累得慌,”</p>

三娘见老王妃并未睁开眼睛,想着若是自己也摊上了这种儿孙,怕是比老王妃还要郁闷。</p>

“祖母,您也是普通人,操心过后自然是会累的。”</p>

老王妃睁开了眼睛看向三娘,笑了:“希望以后你管了家,不会让祖母这么累。”</p>

三娘却是笑道:“祖母刚刚不是还说要手把手的教我么?怎么现在就反悔了?原来您是蒙我的呀。”</p>

老王妃闻言不由得笑出了声,面上的那点疲惫也少了些:“你这孩子,故意曲解我的话,也是个顽皮的。”之后又不由得叹道,“今日,是祖母让你受委屈了。好在你是个心地宽厚的。”</p>

三娘摇头:“哪里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一大家子在一起生活,难免会出一些状况,连我们的上下牙齿都是免不了这些磕磕碰碰的。说开了来,一人退一步,便也就完了。”</p>

老王妃闻言不由得点头:“祖母果然没有看错你。这当家主母做起来,说来容易,其实也不容易。管家么,说难也不过是将吩咐传达下去,自然有那些个管事和奴才们忙活,哪里真的需要当主母的做什么?咱们养这么多的人在府里,也不是吃干饭的。真正难的地方,其实还是宽容。如您所说,这一大家子的人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若是当家主母心量狭隘,那这一家人就难以融合,家宅也不得安宁。若是心地宽厚,那么一家子就能团结在一处了,这个家也能长长久久的,不会散。”</p>

见老王妃说完了,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三娘忙道:“祖母说的是,三娘记下了,多谢祖母的提点。”</p>

老王妃点头,面容慈爱:“这也是我要你来当这个家的原因。老二媳妇她的性子当个小门小户的主母也便罢了,却实在是不合适当这么大一个府的当家主母。这别的我还可以教一教她,唯独这气量两字,是多年的修身养性修来的,不是我教她她就能学得会的。这也是为何高门大户给嫡子娶妻,一定要娶世家嫡女,并非是为了那些丰厚的嫁妆,而是因为只有那些世家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好好培养嫡出的女儿,她们自幼学的就是如何去当好一个家。”</p>

三娘认真听着,点头认同。</p>

老王妃苦笑地叹了一口气:“我虽是这么说,但是却是养出了惠兰那样性子地孙女。这也是我平日里对她关注太少,任由着她地母亲将她给带到弯路上去了。现在想起来了,要管了,就怕这性子怎么也拧不过来了。”</p>

三娘想了想道:“我听说宫里出来的嬷嬷们,自有一套管教人地手段。只是有时候她们怕得罪主家,不敢施展出来。不过我想,孩子不好好管教那才是害了她,毕竟就算是吃些苦也是苦这么一阵子,总比这么糊里糊涂地出了嫁,被这性子拖累一辈子,说不定还会贻害子孙。”</p>

老王妃不住的点头:“你说的对,这时候吃点苦头怕什么?有方家地前车之鉴在那里,谁还敢说这做长辈的严厉一些不是好事?明日你便与我进宫,去太后那里讨一个教养嬷嬷来。惠兰这性子,再不严家管教,以后嫁出去了说不定还会反过来连累了王府。”</p>

三娘想,您老人家的想法真是太对了,惠兰县主那种性子的女子,还是好好的关在家里跟着严厉的嬷嬷学规矩吧。不要放出来祸害人了。</p>

“好了,你先回去院子里歇着吧。王府的账册我还要让人去收了来,还有那些管事们,我也要先敲打一翻,等明日从宫里回来了之后再交给你。”</p>

三娘起身行礼告退。</p>

老王妃想了想又道:“韶儿那边……你好好说说。祖母并不是真的要委屈你们,他……”</p>

三娘立即道:“祖母放心吧,相公不是不明白事理之人,他会明白您的苦心的。”</p>

老王妃放心了些:“那就好,那就好。你去吧。”</p>

三娘这才退了出来。</p>

只是一出了老王妃的院子,她眉头就皱了起来。</p>

管家?这庄亲王府的家,她还真心不想当。若只是她与宣韶的家,她自然乐意,也自然不想交给别人,可是有了庄郡王那极品的一家子,这个家哪里那么好当?</p>

不过老王妃那样子,肯定是不容她拒绝的,所以她也懒得拒绝了。</p>

晚上,宣韶回来的时候,三娘把今日发生的事情说了。</p>

宣韶看着三娘,想了想,道:“你若是不想当这个家,那就不当了,我去与祖母说。”</p>

三娘摇头:“不过就是那么一点事情,王府还养着一大帮子的管事呢,也不用我真的做什么。再说了,我不当,难道要祖母她一把年纪了还来操心这些?”</p>

宣韶抚了抚三娘的脸:“就是觉得……委屈你了。”</p>

三娘闻言一乐,扑进了宣韶的怀里,蹭了蹭,刻意嗲着声音道:“相公你知道就好,以后可是要好好待人家哟。”</p>

第四百七十七章</p>

宣韶看着三娘哭笑不得,又想要伸指去弹她的额头,却是让早有准备的三娘一把抓住了手指,作势要咬。</p>

宣韶眸中带笑看着她,也不挣扎,三娘看了看宣韶修长的手指,又看了看他,叹气将他的手放下了,闭着眼睛委屈道:“你弹吧,你弹吧!我不忍心咬你,你却心肠忒硬,总是弹我。”</p>

话音刚落,眉心却是一暖。</p>

三娘缓缓睁眼,便对上了宣韶深邃中带着暖意的眸子。然后那双眸子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三娘却是觉得自己好像要溺死在了里面,动弹不得了。</p>

宣韶喃喃道:“以后弹一下,安慰一下。”</p>

“……”</p>

三娘觉得,她以前一定是被猪油蒙了心了,才觉得宣韶是个老实可靠可以任由她欺负的大好人!这明明就是一个腹黑男!</p>

**********</p>

第二日,三娘陪同老王妃进宫。</p>

三娘与老王妃去到太后宫里的时候,静太妃早就已经到了。只是静太妃坐在那里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而太后娘娘的神色有些无奈。</p>

老王妃见殿上的气氛有些不对,不知道该不该开口问太后要人。</p>

太后见道老王妃进来了却是松了一口气:“你来了?快过来坐吧。”</p>

老王妃用探寻的目光看了太后一眼,太后摇了摇头。</p>

三娘看不太懂两个老人家之间的交流,殿中的三人年轻的时候就认识,自然是有她们自己的默契。</p>

太后朝静太妃道:“你先回去吧,阿媛来了定是找我有事情的,我跟她说说话。”</p>

静太妃却是低头道:“你们说你们的事情,以前阿媛进宫的时候,我也是在的,并不妨碍你们说话。你们当我不存在就是了。”</p>

老王妃看了看太后,又看了看静太妃,笑着道:“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是太妃不欢迎我来?”</p>

静太妃淡声道:“你是来拜见太后的,我怎么敢不欢迎你。”</p>

太后无奈道:“这几日你一早就过来,天色黑了才肯走,饭也用的少,这样下去身子怕是会吃不消。回去吧。”</p>

静太妃抬头看向太后,眼下果然有些青黑:“太后娘娘,只要您允了我出宫一趟去看一看阿其,我立即就走。”</p>

太后闻言有些为难:“你进宫这么多年了,应该是明白宫里的规矩的。我们哪里是说想出宫就能出宫的?你……哎!你回去吧。这几日我天天派人去行宫,他的伤势已经好了许多了,不出一个月就定能康复的。到时候我再招他进宫来看你。”</p>

静太妃却是眼中含了累:“有一句话说伤在儿身,痛在娘心。阿其虽然与我隔了一辈,却是我儿留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不亲眼看看他的伤势,我如何能安心?他年纪还那么小,就背井离乡来到京城,如今受了伤,心中不知道是怎样的惶恐不安?一想到这个我心里就像是被针扎了一般的疼。晚上总是被噩梦惊醒,我总是梦见他说‘太妃娘娘,你怎么还不来看我。’,我……”</p>

静太妃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捂着嘴哭了出来。</p>

太后本就心软,听到这里也不免有些动容,可是……有些事情不是她想要答应就能答应的,想起皇帝说的话,她最后也只能硬下心肠:“即便他是你的外孙,可是也算是外男。我朝还从未有过宫妃出宫去见外男的。就算是有的宫妃得了恩惠,出宫去见家人,那也不是为了去见一个外族的晚辈。”</p>

静太妃闻言突然抬头,看向太后道:“娘娘,您不允我出宫是因为在你们心里,阿其他是外族人?”</p>

太后自知失言,想要说些什么,静太妃却是道:“在你们心里他是外族人,可是在我心里他只是我那可怜的孩儿留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若是可以,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女儿远嫁外族?当年我也曾因此事恨过先皇,明明是他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女儿,怎么能这么绝情,连一颗弃子都不如?一国的安危既然只能寄身在一个柔弱女子的身上么?我的孩子为了这个国家短暂的安宁,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世人却反过来说她生的孩子是外族人?娘娘,这人世怎么能如此荒谬可笑?”</p>

太后听了静太妃这有些无礼的话,也是有些生气的。但是想着静太妃一直以来就是这种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就连当初先皇在的时候也没有改过,她不由得有些无奈。可况同为女人,有一起在这宫里相伴了这么多年,平心而论她觉得太妃说的那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p>

可是身为皇家的女人,接受天下百姓的供奉,那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不是能凭着自己的喜好就能妄为的。她们需要顾忌的事情太多了,很多的时候都是身不由己。</p>

太后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了,太妃的性子,也不是她说什么就能够听进去的。</p>

正在这僵持的时候,一个男声插|了进来:“太妃想要出宫去,那也要健健康康体体面面地出宫去才好啊!您如今这样子,怕是还没有走到行宫就撑不下去了。”</p>

三娘抬头,便看见一个二十多岁,面容端正,身穿明黄色团云纹膝襽五爪行龙袍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