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滚上来(1 / 2)

 校场上,几千人正不断随着号令行走,步伐纵横扬起黄沙滚滚,铺天盖日。

在这个时代,对大部分军队和其领袖而言,很多时候的操练,是在心头滴血的情况下忍痛在做的事。

既耗费士兵接近大半天的时间,同时又耗费士兵大量的气力,而这两者相加产生的口粮损耗便是双倍,所以这个时代的军队操练,最大的特点就是很难“日常”。

无他,费粮,练不起。

曹操和他的军队也不例外。

所以此时除了其嫡系外,其他部的训练机制同编制一样,采取的是二五循环,即五天一次小训,十天一次大训。小训只有列阵操练和耐力训练两项,大训则增加力量训练和动作训练。

青州军既不属中央军嫡系,也和其他边防军不同,他们是唯一例外。

因为对他们而言,天大的事也大不过填饱肚皮,所以即便穿了军装领着军饷,他们的本质上依旧是一群农民,常常还兼职盗匪,却是最不像一群军人。

此时已到了初平四年。

曹操的屯兵制还有两年才会出现,但是青州军已经走在了历史的前头。

他们每天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了农活耕作上,所以即便是特别待遇的五日一操,他们也是强烈抵触不太情愿参与。

当然,几番谈判后,最后青州军还是给了曹操或者说“领的那份军饷”几分面子,同意每十日参加一次操练,且只做列阵操练。

列阵操练,在王政这里,是完全没有一点经验的。

古代军阵无非方阵,圆阵,数阵还有雁形阵等,它们在战场上的作用或许不同,但要求士兵操练的本质上,其实是为了培养士兵的团结与协作,目的是在作战中方便将领更好指挥。

在《骑砍》系统这里,这些是鸡肋的。所以它完全不承认这种训练有价值,就更不会提供经验了。

初次操练时发现此事后,王政颇为失望,虽然没有因此就与旁人一样磨磨洋工,却也没有拿出太过认真的态度应付。

但是今天吴胜的一言提醒了他。

《骑砍》游戏里训练场本就是前期新手获取经验的唯一渠道,列阵操练没有经验,不代表其他的也没有经验啊?

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尤其是动作训练王政动了心思,想要实验一下。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出现了:如何操练?

他前世既没当过兵,更不是什么军事爱好者,对于现代军事化的管理与训练可谓一窍不通,况且那种高强度的训练,在王政看来,也未必适应这个时代体质普通人。

从出生开始,两个时代的人在营养的获取上就完全不是一个层级。

这便会产生年纪愈大差距越大,尤其是少年到青年这个阶段,双方体质差距更是巨大。

这方面,系统爱莫能助。

它给予了王政超乎常人的强壮与灵敏,几个月来的战场历练和搏杀野兽,也让王政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可目前他最欠缺的

恰恰是纸上功夫的理论知识。

“记得看过一个网文里穿越者好像是让民兵专门练一个动作,劈或者砍?似乎效果很好?”

王政心不在焉地随着阵型的变幻不断移动,大脑不停地转动,却没注意到今日校场上与往日的不同。

多了一群身材健壮的披甲士兵,一脸的剽悍之色,将一个少年将领众星拱月般的围绕,而军营本地的最高长官都尉龚续,此时正恭谨的站在身侧。

望着懒散操练中的士兵们,少年将领的脸上不时闪过鄙夷与厌恶。龚续似也觉得丢脸,一直在陪着笑脸。

待列阵操练结束后,那少年将军哼了一声,略一示意,其中一个披甲士兵便出列上前,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大声朗读起来,引得人群中一阵躁动。

原来之前曹操降服青州三十万黄巾后,先做了一次筛选,去除老弱病残,选出近六万青壮组建为青州军,分成百部扎营在青州诸县,任县这一支便是其中之一。

青州军虽然毫无军纪散漫成性,对于当前兵微将寡的曹操来讲,却还是当仁不让的重要实力。

对于这样一支兵马,曹操心中感受很是复杂,重视中却带顾忌,喜爱中又掺杂厌恶。

所以相对于军饷上的颇为大方,在军械供需上曹操慎重到吝啬,刀枪剑戟量少不说,强弓劲弩更是完全不提供。

但归根结底,曹操还是想要真正完全地掌握这支队伍。

这番心思,更随着天下局势的愈演愈烈,一日重过一日。

最终,曹操还是决定对青州军做些动作。

于是便出现了竹简上的内容通知:青州军每十日一操练里除了阵列再加一个项目。

便是角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