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的朝代-北齐历史(下(1 / 2)

 河桥之战</p>

隔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高敖曹重兵包围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宇文泰已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魏朝先帝陵庙,闻讯后率军驰援,临阵斩杀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侯景连夜撤围北返,宇文泰追击。侯景摆长阵,北据河桥,南依邙山,与宇文泰大军交战。混战之中,宇文泰战马中流矢惊逸,把宇文泰甩在地上。东魏大军追围上来,左右皆散走。都督李穆下马,用马鞭击打狼狈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假装叫骂:“你这个糊涂兵,你们王爷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自己留在这里?”追围的东魏兵翻蹄亮掌,听李穆的口气认定宇文泰不是什么贵人大官,都扭头回散去追杀更值钱的目标。李穆扶宇文泰上马,双双逃去。由于此时西魏后军大至,军势复振,掉头迎击侯景军,景军大败,败北而去。高敖曹心气高傲,一直看不起宇文泰,命左右大张写有官品将名的旌旗和显示贵重的伞盖,跨马临阵。西魏军调动最精锐的军队围攻高敖曹,致使其全军尽没,最后单骑跑往河阳南城。恰巧守将是高欢的一个堂叔高永乐,素与高敖曹有过结,关闭城门不让高敖曹进城。大英雄龙卧浅滩,仰呼城上求绳,没人应答;他又拔刀猛砍城门,想劈出个洞来逃入城中。城门坚厚,砍了许久也砍不开。西魏大队追兵赶到,高敖曹知道性命不保,转身昂头迎前,奋声大叫:“来!与汝开国公!”(意思是来人斩其头,西魏肯定是会以开国公的重衔封赏)。斩去高敖曹头颅的兵士回到西魏后,获赏绢万段,每年按量发给,直至宇文泰奠定的北周灭亡,赏绢还没有给完。高欢听见高敖曹死讯,如丧肝胆,把高永乐打了二百军棍,追赠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话西魏万俟普自投奔东魏以来,因为其年岁较高高欢对他总是格外照顾,更是曾经亲自扶万俟普上马,他的儿子万俟洛脱帽跪地叩头道;“愿出死力以报深恩。”此役,溃散的东魏各军纷纷过河桥北渡,只有万俟洛一军不动如山,西魏军追至河桥,万俟洛慨然陈词;“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受洛干是字)颇有张翼德当阳长阪坡的风范,西魏人畏惧而去,这就是隋朝回洛仓地名的由来。当天,东西魏交战的阵形很大,首尾不能相望,双方从破晓战至未时(一到三),你争我斗数十个回合无不舍死忘生,恰逢此时天降大雾,彼此之间不能分辨,僵弛的形势开始出现转机,西魏独孤信,李远的右军,赵贵,怡峰的左军战况急转直下,同时又失去了同宇文泰,元宝炬的联系,纷纷放弃部队先行溜之大吉,后军的李虎,念贤见独孤信等开蹽也一起向后方撤退,宇文泰见诸军瓦解,不敢独留,与元宝炬烧了大营后遁去。东魏军来势汹汹,西魏王思政下马迎敌,每次举起长枪便放倒数人,然而战况空前,又入阵过深,身边随从一个不剩,全部阵亡,自己也身受重创,休克在战场中,王思政每次出战时常穿戴破战袍旧甲胄,东魏人没想到他是统帅,这才幸免于难。夜暮降临后,东魏兵退去,王思政的亲信在战场上找到他,回到大营已是深夜。西魏平东将军蔡佑在战斗中下马步斗,随从劝他上马以防万一,蔡佑大怒道:“丞相爱我像亲生子一般,我今天怎么能怕死!”带领左右十多人一齐高声大喝奋勇杀敌,东魏兵将其包围十几层,一名身裹重甲手持长刀的东魏兵径直杀向蔡佑,蔡佑张弓搭箭,待来人只差十步之遥,只听嗖的一声,敌兵应声而倒,东魏兵微微后撤,蔡佑徐徐全身而返。此时元宝炬与宇文泰退到恒农,城中守将早作鸟当散去,东魏被俘士兵乘机闭门自守,宇文泰攻破城池,斩杀为首作乱的数百人。当晚,蔡佑也赶到恒农,宇文泰大喜"承先(蔡佑字)你来了我就不用担心了。"当天的战事令宇文泰胆战心惊,竟夜不能寐,后来枕着蔡佑大腿,才可安心入睡。此刻高欢带七千骑兵匆匆赶往前线,而西魏已撤走,高欢随即进攻金墉,守将长孙子彦将城中房屋宫室付之一炬弃城逃跑,高欢铲平金墉而还。此役,东魏虽夺回中原要冲一一洛阳,西魏也折损部分兵马,但并未伤及西魏要害,致使当年十二月西魏的局部反攻中洛阳再次沦陷。</p>

邙山之战</p>

公元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而更深入的原因,则是由于高欢的儿子高澄贪色引发。高澄十四时就因与其父的宠妾郑氏通奸,差被高欢杀掉,经司马子如从中周旋,杀掉首告的奴婢灭口,父子才重新和好。后来,高澄又看高仲密美丽的妻子李氏,一见面就扑上去乱扯衣带想要**。李氏不从,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仲密哭诉。恰值高仲密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惊惧气恼之下,一到任上就向西魏投降,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师诸军接应高仲密,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数日不战。宇文泰尽留辎重,趁夜登邙山想突袭高欢。侦察骑兵火速通知高欢,西魏军只携兵械士粮而来,已距高欢四十里。高欢勒兵,正阵待敌。黎明时分,两军相交,高欢大将彭乐以数千骑兵直冲入西魏北军,所向皆溃,一直深入西魏营内。有人奔告高欢彭乐临阵叛逃,高欢大怒。不久,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彭乐遣使告捷,俘获西魏临洮王元柬等五个王爷及督将参谋等总共四十八人。高欢鸣鼓进击,俘敌三万余人,斩首三万余级。高欢派彭乐追击宇文泰。宇文泰狼狈不堪,边跑边在马上向彭乐哀求:“这不是彭乐将军吗?今天你杀掉我,明天你还有用吗?干嘛不马上还营,把我丢下的金银宝物一并取走呢?”彭乐粗人,也觉此话有理,舍掉宇文泰,回至宇文泰丢弃的营中把一大袋金宝放在马上奔回向高欢复命。看来“玩寇”、“养寇”不是唐朝将领发明,自从勾践诛文仲,刘邦杀韩信,“兔死狗烹”一直是武人最害怕的事情,以后被唐、元、明等诸多武将奉为长策,时不时就纵“匪”漏网,这样天下有事,才保武人位重权尊,更免鸟尽弓藏之祸。彭乐见高欢,张着大嘴报告:“黑獭侥幸逃跑,已经吓得破胆。”高欢既高兴彭乐大战又极怒他放走宇文泰,命彭乐趴在地上,亲自上前抓住老爷们的大脑袋猛往地面撞,咬牙切齿良久,手中刀举了几次要当场砍下彭乐脑袋,权衡再三,未忍下手。鼓乐满脸是血,扬头乞求高欢再给他五千人马,回阵复追宇文泰。高欢骂道:“你把人都放跑了,还什么回阵复追。”派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堆在彭乐背上,因以赏其战胜之功。</p>

转天,东西魏两军重整旗鼓复战。宇文泰三军合击东魏军,高欢大败,步兵全被俘虏。高欢一时间连坐骑也被射死,手下赫连阳顺自己下马把马让给高欢,连同七个人随后保护。追兵聚至,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中有百箭,足以射杀百人,保护您撤走。”高欢感动:“如果我们都能生还,以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战死,让你儿子做刺史。”尉兴庆:“我儿子太,希望用我哥哥做刺史。”高欢允诺。尉兴庆一人殿后拒战,矢尽,被西魏兵乱刀砍杀。东魏有投降的兵士为了请功,把高欢逃跑的方向向西魏报告,宇文泰招集三千敢死队,都执短兵,以大都督贺拨胜为首带军急追。乱阵之中,贺拨胜发现正在苍皇逃命的高欢,执槊与十三骑追赶上来,追了数里,好几次槊尖都几乎刺及高欢,大喊:“贺六浑(高欢字),我贺拨破胡(贺拨胜字破胡)今天一定宰了你!”高欢力竭惊恐,几乎心脏病发登时死在马上。他的随从在旁边发箭,射翻西魏两骑,又毙贺拨胜座骑。等到副马赶到,高欢已经跑得没影。贺拔胜叹道:“今天竟然忘记带弓箭,真是天意啊!”战后,高欢回邺城,把贺拔岳留在东魏的几个儿子全部整家杀尽。贺拔胜听后活活气死。宇文泰听到贺拨胜死讯,流泪良久,对左右:“诸将临敌,神色都显慌张,惟独贺拔公临阵颜色如常,真正是大勇之人啊。”</p>

由于西魏赵贵等五个将领的手下军队败退,战场形势又发生变化。东魏兵重新集结,冲杀过来。宇文泰出击,不敌而退,率军逃跑,东魏军队追击。由于独狐信等人收集西魏散卒从后袭扰东魏追兵,宇文泰才得幸逃脱,屯军渭河上游。高欢将兵入陕州,部下封子绘劝高欢乘胜追击,定能一统两魏。但其余将领皆无斗志,志气衰竭,不敢再战。其时宇文泰已成强弩之末,只要高欢军至,必死无疑。高欢见众将志沮,便下令还军,失去绝佳的机会。一直为宇文泰坚守桓农粮仓的王思政听西魏军大败的消息,不仅不逃,反而让人大开城门,自己解衣躺在城楼上,慰勉将士,以激励士卒,表示自己的胆略。几天后东魏兵杀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又知道王思政的名声,心中大怯,竟不战逃走。东魏军自此重新夺回北豫州和洛州,侯景俘获高仲密妻儿送至邺城。</p>

玉壁之战</p>

三年后,即公元546年,东西魏第五次大战——玉壁之战爆发。当年十月,年过五旬的高欢又率大军十万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玉壁(今山西稷县)。西魏守将韦孝宽守城。</p>

玉壁城中,兵士不过数千。高欢十万大军,昼夜攻城,一刻不停。韦孝宽目不交睫,指挥拒战。西魏守军从汾河汲水供城内人马饮用,高欢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凭高冲下入城。韦孝宽在原先城楼上的两个高亭之间绑缚木柱,一直使木桥高于土山,投石掷火,使东魏兵不能近城。高欢派人对韦孝宽叫喊:“即使你韦孝宽搭楼上与天齐,我也会穿地入城取你人头!”高欢军士果然从地下挖掘地道,想从城根上挖穿涌入城中。韦孝宽在城周挖出一条大沟,高欢兵只要从地道尽头跌入长沟,马上派人就地擒杀。他还在长沟内堆满木柴,只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放入火把之后,以气排往地道内鼓气,洞中东魏兵顿时烧焦成为烂骨。高欢又用前面安有巨木尖铁的攻车撞城,由于攻车极重极尖,撞上什么马上随声摧垮。韦孝宽缝制无数大布为巨幔,士兵搭吊两端,随攻车方向而转移,由于大幔悬空,攻车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经被消解一空。此计不行,东魏兵又把松薪麻骨绑在长竿上,浸满油烧着,想烧掉大幔同时焚着城门。韦孝宽又作利刃缚在长竿上,砍断对方的长竿。无计可施之下,高欢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条,中间施以梁柱,再以猛火燃烧,地道内梁柱崩塌,好多段城墙也随之塌毁。韦孝宽在城崩处又树以大木栅,后面施以尖槊弓弩,东魏兵还是不能攻入。不久,韦孝宽又派人夺取土山的制高。高欢派参军祖珽降韦孝宽:“您孤城据守,四方无救,最终怕坚持不住,早早投降算了。”韦孝宽答道:“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们军队回不去呀。我韦孝宽关西男儿,绝不会作投降将军。”祖珽于是对城中大喊“城中人有能斩韦孝宽的人,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并向城内射赏格(悬赏令)。韦孝宽在赏格背面亲笔书写“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射还城外。东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战死病死七万多人。久攻不下,又死了这么军人,高欢忧愤发病,一卧不起。一天夜里有大星坠于营中(古人认为陨石是将星坠落),高欢惊惧,解围而走。归途中,军中讹传韦孝宽大弩射杀高丞相,西魏闻知此消息,又派大军四处高喊:“劲弩一发,凶身自殒。”为使军心不致摇荡,高欢不顾病重之身,在露天大营召集诸将宴饮,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天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亲自和唱,哀感流泪。</p>

547年,正月朔日,恰巧日蚀。垂死的高欢叹道:“日蚀为了我吗?死亦何恨!”</p>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丑陋男子一鸣惊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齐国,史称北齐。</p>

编辑本段]前期:高澄、高洋时期地北齐内政</p>

高澄是高欢地长子。为娄氏所生。自幼聪明过人。深得高欢喜爱。531年高欢攻下邺城后。将他立为世子。532年高澄被加街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高澄12岁娶孝静帝妹妹冯翊公主为妻。天平元年(534)东魏迁都邺城后。14岁地高澄成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天平三年(536)。高澄要求到国都邺城辅助皇帝处理朝中事务。起初高欢没有答应。后来丞相主簿孙搴从中求情。高欢便同意了高澄地要求。高澄到邺城后。孝静帝任命他为尚书令兼领军、京畿大都督。</p>

高澄到邺城后执法严厉。处事果断。人们为之震惊。当时在邺城朝中地事务主要由孙腾、司日马子如、高岳、高隆之等人管理。都城人称他们是“四贵”。这些人自恃功高。在邺城大都专横放肆。骄蛮贪婪。不可一世。高澄到邺城后对“四贵”采取了压制地办法。孙腾一次见高澄时。不愿表现得恭恭敬敬。高澄便命令左右把他从床上拉下来。让他立在门外。身边围上刀环。狠刹了孙腾地威风。</p>

东魏武定五年(547)正月初八高欢逝世。高澄被孝静帝元善见任命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承袭其父渤海王位。549年4月。又加封高澄为相国、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势至高无上。然而高澄并不满足。他一直认为皇帝地宝座应该是他高家人。而不应该元氏坐。他地父亲只不过是为了顾大局。才让元善见坐上去地。因此根本不把孝静帝放在眼里。为了控制孝静帝。高澄专门安置了自己地亲信崔季舒做黄门侍郎。负责监视皇上地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547年8月。高澄从晋阳写信问崔季舒孝静帝近来表现如何?崔季舒报告。皇上近来脾气挺大。经常发泄对你们兄弟地不满。高澄一听。马上赶到邺城。气冲冲地找到孝静帝。孝静帝只好设宴招待他。高澄乘着酒兴。端起满满一大杯酒。强迫孝静帝喝下去。那样子好像他们是平起平坐。决不是高欢在世时侍宴地样子。孝静帝对此愤恨不已。推开酒杯。大声呵斥高澄:“自古无不亡地国家。朕连饮酒都不能自主。还这样活下去干什么?”高澄见这位昔日温顺地皇帝竟然讥讽他。于是恼羞成怒。一脚把桌子踢翻。大骂:“什么朕!朕!狗脚朕!”喊来崔季舒连打孝静帝三拳。然后站起来甩袖而去。崔季舒也跟着跑了出去。只剩下个满脸通红地皇帝在那里独自发呆。第二天高澄怒气渐消。又让崔季舒到宫里慰问皇帝。孝静帝只好对这种慰问表示感谢。还赏赐他一百匹绢。</p>

549年8月。高澄再次来到邺城。邀请死党崔季舒、陈元康、杨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所。密谋篡夺皇位地勾当。因高澄淫乐成性。不仅偷偷和他父亲地宠妃郑氏暗中往来。而且就连弟妹。高洋妃李氏也是百般调戏。人伦纲常全然不顾。再东柏堂环境优雅、僻静。正好约会他新宠幸地琅琊公主。为不受外人打搅。好让琅琊公主往来无顾忌。高澄把自己地侍卫打发地远远地。那天高澄与心腹密议受禅之事。侍卫更是不能沾边。兰京抓住这个机会。伺机下手。兰京捧着盘子进来。高澄见是兰京。气都不打一处出。吼道:“我不愿让你送吃地。怎么来胡闹?”兰京也不搭话。上前呈上饭盒盘。迅速抽出藏在盘底地尖刀。迎面向高澄刺去。并厉声:“我要杀你!”话还没完。从门外跑来阿改等四五个人。手提尖刀。来助兰京。高澄见寡不敌众。慌忙钻入床下。陈元康上前独身阻挡。结果多处被刺。倒在地上。杨狼狈逃出密室。崔季舒跑进厕所躲藏起来。兰京一伙一拥而上。抬起木床。挥刀乱砍。顿时把高澄剁成肉酱。</p>

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在位550年—559年)。字子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在位10年。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追谥。实际尚未即位)高欢次子、北齐文襄皇帝(亦为追谥。实际尚未即位)高澄地同母弟。</p>

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虽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大臣,就于550年就废掉了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建立,年仅二十岁。</p>

东魏武定七年(549),其兄大将军高澄谋取代东魏,未及实现而死。高洋继掌朝政。次年五月,禅代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高洋统治时期,北齐与北周关系比较平稳,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财力向北方和南方扩张。天保三年(552)以后连年出塞,伐库莫奚,俘获甚众。四年大败契丹,虏获10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五年击败山胡。五至六年连续大败柔然,筑长城自幽州至恒州900余里。大量人口、牲畜的虏获有助于北齐国力的增强。南朝梁正当侯景之乱后,国势骤衰。三年,北齐兵锋南抵长江。以后曾两度兵临建康城下,都被陈霸先击退,但其疆土已扩展至淮南,终与陈朝以江为界。高洋初即帝位时,比较谨慎,以法驭下,虽勋贵外戚也不宽容,政治清明,人得尽力。军国大政多独自决断,每临战阵身当矢石,所向有功。几年以后,开始以功业自傲,荒淫酗酒,肆为暴虐。北齐一代出现对魏孝文帝以来汉化政策的反动,鲜卑化占优势,与高洋很有关系。但他虽昏虐而尚能任用汉人士族,如杨愔为宰辅,“维持匡救,实有赖焉”。所以时有“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法。</p>

他在位初年,留心政务,削减州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加强兵防,使北齐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盛起来。高洋便出兵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都大获全胜。同时,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可是他没过多久就**起来,整日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高洋在位后期对人民的压迫更重。朝政的**,国势的衰落,使军队也日益削弱。腐化的生活缩短了高洋的寿命。在位后期,生活荒淫,草菅人命。幸丞相主持朝政令:“主昏于上,政清在下”才不至于亡国。后病死,终年31岁,庙号显祖,谥文宣皇帝。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时年仅31岁。</p>

高洋死后,北齐统治阶级内部愈来愈混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