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外大殖民(2 / 2)

也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一开始他们的技术就落后了,后续又缺乏大笔资金让他们砸钱提升技术,只能是自己拉订单赚钱逐步提升技术水平,这能够勉强维持国内第五大造船厂的地位,还能勉强建造三等战列舰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p>

而昔日国内第三大造船厂李氏造船厂,因为之前重金投资机床行业,在跟进铁肋木壳船技术上落后了一步,尽管他们已经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以及公司上司的方式,凑集了一批新的技术,开始了技术升级,但是这需要时间。</p>

保守估计也得搞的大半年。</p>

纵观国内造船业,如今能够建造千吨大型铁肋木壳武装商船,或者说是火力弱化版,载货更多的战舰的造船厂,只有松江海军造船厂以及广州造船厂还有一个之前玩命砸钱,强行搞起来的罗华造船厂。</p>

而松江海军造船厂以及广州造船厂的铁肋木壳船的产能……如今都是被海军给承包了。</p>

海军如今已经是全面停止了纯木质战舰的建造工作,全面改为铁肋木壳船,就连运输舰都是如此……这海军的订单可是非常多的,光是三等战列舰的订单就是十几艘,巡洋舰和护卫舰的订单数量,加起来更是上百……</p>

海军那边不仅仅要持续扩充海军的规模,同时还需要建造一批新战舰来替换早期服役的战舰。</p>

海军早期建造并服役的战舰质量都不怎么样,很多服役十几年后已经到了服役生涯的后期,急需替换……倒不是说这些早期战舰真的不能用了,而是服役后期的维护保养太麻烦,耗费极大……动不动就大修需要大量资金不说,而且还会严重的挤压战舰的出勤率。</p>

战舰也是有使用成本这么一说的,一艘价值十万楚元的战舰,可不是说每天都能飘在海上执行任务的,以大楚帝国海军的远洋执勤频繁的使用强度而言,基本上三年服役生涯下来,最少大半年是需要待在船台上进行保养维护的。</p>

这还是正常保养和服役,如果加上中后期的大修什么的,那么中后期的维护保养时间就更多了。</p>

这维护保养的时间多了,执勤的时间就少了,相对而言,使用成本就提升了。</p>

因此衡量一艘战舰的成本时,早期的采购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后面还有船员的人员成本,船只维护成本。</p>

这也是海军经常使用全寿命成本,月、年服役成本这些概念的缘故。</p>

把所有成本都算上去,然后你再算服役执勤一个月时间所需要的成本,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衡量战舰的真实使用成本。</p>

而不是说你花个十几二十几万,把战舰买到手了,然后就不用钱了……</p>

考虑到使用成本,大楚帝国很多早期建造的战舰哪怕还能用,但是因为早期造船技术不咋地,中后期维护保养开销大,耗费的时间多,在使用成本上已经不如直接建造一艘新铁肋木壳战舰了。</p>

这也是为什么海军在铁肋木壳战舰出来后,下了海量订单,甚至把松江海军造船厂以及广州造船厂的产能都挤爆的缘故。</p>

因为海军有一大票使用成本高昂的旧战舰等着替换呢……按照海军的计划仅仅是需要替换的大冶级护卫舰就至少有五十几艘!</p>

这还是正常的替换……而海军那边还在持续扩充海军规模呢。</p>

人家海军可是依旧没有忘记百艘战列舰的计划……如今的几十艘战列舰他们觉得不够,一门心思想要把战列舰的数量扩充到百艘以上,然后再来个四五百艘巡洋舰以及护卫舰进行搭配作战。</p>

如此庞大的造舰计划,不仅仅两家官办造船厂的产能被挤占了,就连罗华造船厂的产能也是被挤占了不少。</p>

罗华造船厂可是接了总数二十几艘的护卫舰以及巡洋舰的订单,一月份的时候甚至接到了海军一艘三等战列舰的订单。</p>

这还是他们公司第一次涉足战列舰的领域呢。</p>

你要说,他们在接了这么多海军战舰订单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接联合贸易联盟的订单,自然是因为人家贸易公司有钱,给的价格高啊……</p>

罗华造船厂,可是一家正儿八经的民营企业,其不少股东还是武装贸易公司呢,人家就是奔着赚钱去的。</p>

海军的战舰订单虽然多,总价高,但是说实话海军给的价格不算高……要是价格太高的话,人家海军宁愿等产能上来了再搞。</p>

也是因为如此,罗华造船厂的提肋木壳船的产能并没有完全给海军留着,而是给那些财大气粗的武装贸易公司留着……</p>

赚钱嘛,不寒碜。</p>

谁给的钱的多,他们就给谁造船,管你是海军还是武装贸易公司又或者是其他什么航运公司。</p>

毕竟他们当初可是真金白金砸下去了二三十万楚元,这才搞定了提肋木壳船的技术问题,后续扩充产能又修建了好多个干船坞,招募了一大批工人以及技术工程师等等,这些都是要钱的。</p>

这么多钱投下去了,可不就得趁着两家官办造船厂因为承担海军战舰这些政治任务,没有产能面向市场,而其他造船厂还没有形成产能的时候狠狠的捞一笔嘛1</p>

所以,对于罗华造船厂而言,他们宁愿延后海军战舰的订单,也要优先完成贸易联盟的武装商船的订单。</p>

他们可是听到了风声,说是南洋贸易公司以及其他一大堆武装贸易公司,估计要正式进行合并,然后成立一家超大型的武装贸易公司,这一看就是要在印度甚至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大干一场。</p>

武装商船的订单绝对不会少。</p>

而罗华造船厂那边的猜测不错,在工商部、工业部、陆海军多方面的牵线拉桥之下,再加上之前的贸易公司联盟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大楚帝国里的几十家武装贸易公司已经进入了实际性的合并协商谈判。</p>

按照帝国高层的规划,数十家拥有武装贸易牌照的武装贸易公司,将会合并为两家贸易公司。</p>

一个是西洋贸易公司,这是专门面向印度、西亚、非洲地区的武装贸易公司。</p>

一个是东洋贸易公司,这是准备面向美洲地区的武装贸易公司。</p>

这两家公司,都会是成为以官方控股经营,民间资本参股分红的模式产生,并且后续还会进行上市,吸纳更多的资金,同时也是为了给民间资本一个参与其中获得利澜分红的机会。</p>

从此以后,大楚帝国里,只有这两家完全归属官方控制并运营的武装贸易公司能够合法的持有海外武装牌照。</p>

他们能够招募并组织雇佣军,在海外合法且自由的展开军事行动。</p>

说白了,这两家公司以后将会成为大楚帝国海外殖民的先锋……</p>

之所以以武装贸易公司进行海外殖民,而不是一开始就以官方行政模式进行,主要还是考虑到了海外殖民成本巨大,光靠殖民地税收等方式进行海外殖民,那是要亏到裤衩都不剩。</p>

帝国官方哪怕家大业大,也玩不起官方主导的海外殖民啊……别的不说,光是派遣好几万到海外执勤作战,那花的钱就海了去……光靠殖民地的税收补贴,收一百年也收不回来啊,除非让军队直接去抢……</p>

官方殖民成本巨大的情况下,要怎么展开海外殖民?</p>

帝国高层的办法是通过垄断商业利益来进行补贴。</p>

比如以后的印度地区的贸易,将会全权交给西洋贸易公司来进行,甚至为了确保西洋贸易公司的利澜,后续大楚帝国将会封锁马六甲海峡,禁制帝国其他船只以及其他国家的船只通往南洋和印度之间。</p>

垄断贸易,将会产生巨额的利澜,巨额的利澜就能够用来维持吸引移民,建立殖民据点,维持殖民统治以及和各种乱七八糟的王国土著开战。</p>

以垄断贸易的利澜展开海外殖民。</p>

这是大楚帝国高层的想法!</p>

也正是因为这个想法,最终导致了数十家武装贸易公司的合并……这其实并不是各家武装贸易公司的自愿选择,比如罗华造船厂的大股东之一柳家,人家柳氏家族的柳河贸易公司玩的好好的,干嘛要跟你南洋贸易公司合并啊。</p>

但是……他不愿意也没办法……反正今年过后,官方就会把你的海外武装牌照给撤销了,到时候没有武装牌照,只能沦为普通的贸易公司或者干脆是航运公司。</p>

要么就是乖乖的和南洋贸易公司进行合并,然后在新公司里占据一定的股份,每年拿个分红什么的。</p>

柳氏家族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也知道千万别和帝国官方过不去,人家帝国高层摆明了要整合武装贸易公司,垄断武装贸易,你进行反抗,小心家破人亡……</p>

当然了,虽然失去了武装贸易公司,但是柳家也获得了不菲的股份以及后续分红,总之钱不会少。</p>

在这一方面,帝国高层还是很大方的。</p>

如此大局之下,承顺十九年四月,大楚邸报正式刊登了三十六家武装贸易公司合并成立西洋贸易公司,二十七家武装贸易公司合并成为东洋贸易公司的消息。</p>

并拟定在数月后这两家公司齐齐在股票交易所上市!</p>

这个消息一出,普通人兴许感觉不深,但是消息灵通的人或者政治嗅觉灵敏的人,都能够预料到:帝国这是要掀起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行动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