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1 / 2)

 “阮大人,何必呢?这帮人一群书生罢了,而且大多连功名都考不上,说是公子,实为闲汉,您这有正经功名在身的前辈需要和他们一般见识吗?尤其是那方以智,虽然也是个进士,但是憨的很,岁数不小了还是愣头青一个。说起来他现在人还在北京,也不知会不会在闯军那里碰出个满头包来?哪儿像您,是个不世出的全才?能诗能赋,能文能武,上能谋国成大事,下能济友起东山。您境界太高了!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如阳春白雪,自然曲高和寡,那帮碌碌腐儒理解不了,赶不上您的境界,又有什么奇怪?您又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呢?这样岂不是自跌身价?还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罢!”

阮大铖听了柳振民这番鞭辟入里的马屁,顿时痛快了不少,便松开了那咬切了半天的牙齿,转而哈哈大笑道:

“柳老弟说话,我爱听!痛快!咱俩算是知己啊!那秦末的陈胜说得好,‘苟富贵,勿相忘。’老兄我将来若有再腾云的机会,必也带你驾雾!”

虽然恭维的话说了一堆,但柳振民心里很清楚,阮大铖本质上就是个小人,但就是这种小人也并不是见谁都要咬一口的,他这么恨陈贞慧这帮人,还是因为他们先把他咬了的缘故。

而他更知道知道此人虽然在野,但能量并不小,而且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友马士英当上了凤阳总督的职务,因此这句话很可能并不是空言,于是赶紧摆出笑脸附和道:

“托您的福了!我就等着您东山再起了!只是盼着您到时别像陈胜一样,把我这故人给砍了才好!”

“哈,别说笑了,我是那样的人吗?而且柳老弟口风紧,就不是那给自己惹祸的人!”

柳振民听到这话,突然叹了口气:

“嗨,我就是因为这张嘴惹的祸,这才到的南京啊!”

—————————

作者有话说:

阮大铖这个人啊,毫无疑问是个小人,坏人,他在南明弘光时期所起的恶劣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是完全足以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受万世唾骂的。

但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主要在于他在诗歌戏曲、办事能力(非治国理政)和哥儿们义气几个方面上表现极为突出,或许远胜于大部分的东林-复社,这也是他后来会造成那么大恶劣影响的原因:因为此人确实有些能力,也围得住一帮朋友,而在他的生涯晚期,他又把这些能力全都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

阮虽然和东林-复社关系恶劣,但和魏忠贤不同,阮可以说完全是东林党给自己逼出来的一个劲敌,如果不是东林-复社们各种痛打落水狗的行径的话,这个人本来很可能会是以一个东林干将的面目出现在史册上的。有这么一段评价阮的话,就比较经典:

“大铖为人反复,固然不足道,然所以臭名昭著者,盖反出东林而已。而查其与光斗辈差池,亦不过反复得保身(光斗未得保身)而已。然而其反复之故,东林中人又有六七分责任。故曰:大铖为人偏激而猾。故观大铖,可知东林之七分,还有三分,则留待迂人也。”

这段话大概意思就是说阮大铖人品的确不怎么样,但他会走到后来的歪路上,起初不过是因为东林对他不公(吏部都给事中那件事),导致他一时气愤出走东林。而他和东林那些头面人物的区别,也不过是在于他这人聪明狡猾,在天启-崇祯交替时期波诡云谲的政治变换中能够近乎全身而退,而和他有类似做法的左光斗却被魏忠贤报销掉了。

所以说阮大铖骨子里是个偏激又狡猾的人,或许是偏激占七分,狡猾占三分,而绝大部分东林也是七分偏激,只不过他们剩下的三分是迂直罢了。

以上评论内容基本都是参考各种网络书籍上的内容,作者本人对于东林-阉党那段历史读的并不深入,不过是因人之言而已,各位同好如有见教,请引经据典予以斧正。因为阮大铖会是南京阶段的一个重要人物,但他又不太为人所知,所以才在这里略略展开说一下。

日期:2021-09-1622:33:50

第三十章桃花一笑

本来刚才还是柳振民在好言劝慰阮大铖,如今他这一叹,形势一下子调转了过来,变成了阮大铖谆谆开导起柳振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