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头终于落地,酒宴上的拘束也自然小了不少。推杯换盏一直持续到了深夜,众人皆醉。
……
翌日,正是的赐婚旨意下达,房府上下喜气盈天。毕竟能娶一位公主,说到底也是与有荣焉,而且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第一个嫁出去的女儿,意义也是非常。谁都看得出来,李世民对这个结果也是非常的满意,房家在朝中的地位,也会因此而提升。未来如何不好说,至少眼下,房家是圣眷正隆。来往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礼部也正式派来了司礼官入住房家,传授礼仪。毕竟公主不同普通的女子,她到了婆家可不是伺候公婆的,相反得让公婆伺候,该如何伺候,就是礼部需要教导的事儿了。
而高阳公主也正式被禁足了,免得在嫁人之前,出什么非议的事情,有损皇家颜面。
至此,选婿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
礼部变成了最忙的衙门口,一边忙着公主大婚的事情,另一边,各国进贡的使者越来越多,招待安置起来就更加困难。礼部平时不会常备特别多的人手,不足以应付突然来得多的使者,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调派。钦天监的术士多才多艺,不少人都通晓几国语言,又能‘检测’人员有无问题,作为接待在合适不过。
李淳风要主持钦天监平日的工作,所以支援礼部的事情,都落在了袁天罡的身上。为了不失礼,袁天罡也脱下道袍换上了官服,如今摇身一变,变成了正六品的礼部员外郎。
而李牧,而有了一份新的工作。李世民把科举的事情交给了他,想让他执掌此次科举,用意也非常明显。以此结交天下士子之心,提拔一些‘心腹’为己所用。
李世民的本意自是好的,但是他忽略了李牧愿不愿意。
李牧当然不愿意,他更想去调查天煞盟的事情。至于科举这回事,他连碰都不想碰,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即便李世民再三嘱咐,这件事不可假于人手,李牧还是私下找人了。
他找了李泰。
但是被李泰拒绝了。
李泰自然想借科举笼络天下士子之心,这对他极为有利。但是这次他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是李世民想让李牧去做的,如果他接过来可以带来助力,但是李世民会因此产生恶感,利弊权衡之下,未见得有多大好处。
再者,李泰正在忙着变卖家产‘支援’内帑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他不想表现得目的性太强,这非但不能起到好作用,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李泰现在算是明白这个道理了。
李泰不肯帮忙,让李牧有些措手不及。随即有些为难了起来,科举的事情,确实是一件大事。主持此事的人,需得是‘有资格’且‘超然之外’的人。太子自然是最佳人选,皇子呢,引人非议,但是如果李牧不在意,也无妨,毕竟皇子也不能做官。
但如果李泰不愿意插手,想找一个众人皆能信服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就连孔颖达,因为孔圣世家与五姓七宗的关系,他做主考,也会有人不信服。
科举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公平,如果做不到公平,科举也就没了公信力,也就没了意义。
李牧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一个人。
如果说大唐朝中,谁能做到公平公正,那么这个人敢说第二,没人敢自诩第一。就连皇帝,他都敢当面喷,他还会卖谁的面子?
谁不知道,这个人把官儿都当绝了,没有情面可讲,没有朋友可言,完全就是一个孤臣。
此人正是魏征。
李牧越琢磨,越觉得魏征这个人靠谱。若能由他来主持科举,天下无人不信服。但是李牧和魏征之间,关系有些微妙。
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派魏征教导过他,但是那时候的李牧醉心于武道,对功课基本上就是半废的状态。魏征是个讲理的文人,空有一张嘴,而面对这样的太子,他说的话就像是放屁一样,连破防都做不到。后来魏征坚决上书,不肯做太子的老师了。
经此一事,魏征对太子府上下,都有一些一件,三不五时的奏对的时候,也会带两嘴。谁能想到后来李牧得到了孔圣青睐,成了圣人弟子,传播儒术。魏征也有大儒学问,自然对儒术非常感兴趣,要不他也不会撺掇国子监的学子们去要说法。
只是后来,孔颖达觉得他太冲撞恩师了,没把他放入名单里。就算放入了,其实也没用,因为魏征没钱,他是不可能拿得出那一千贯钱的。
因此,魏征到现在,也没入得儒术门径。这,便是李牧的机会。
像是魏征这样的人,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如果不能找到他的罩门,这家伙就像是练了金钟罩铁布衫似的,几乎是没有破绽的。
李牧在家打好腹稿,登门拜访了。
说明了来意,魏征果然拒绝,并且严词呵斥,道:“太子殿下,你用儒术作为诱饵,想引我上钩,这种行为非常可耻。一个国家的储君,看待事情,便是以诱导和威胁为主么?你请走吧,恕我魏征难以从命。”
说罢拿起茶杯,做送客状。
李牧却不起身,道:“魏公想茬了,正是因为科举乃是国家抡才大典,孤才会如此重视,请魏公助阵,才是对那些苦读数年的学子的重视,毕竟,天下谁人不知,魏公眼里不揉沙子。就算是孤想照顾谁,若是有魏公在,此时也断不可行,因为所有人都会觉得,魏公会阻止不公平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