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回 主席独自探究竟 夫妻不和伤感情(1)(1 / 1)

荒漠 姚吉文 1695 字 2019-08-23

 魏生津正在办公室里看报纸,接到王秋兰的电话,心里吃了一惊。在他的心目中,方成是一个很正派的人。方成上大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来到文联以后,又相继出了几部书,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此之前,东宁市还没有哪个作家能和他相比。可以说,他为东宁的作家争了气,也为东宁人争了光。魏生津是一位政客,从来就没有写过什么象样的作品,文联和作协只不过是他向上爬的阶梯。如果手下没有象方成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家,他是很难有政绩、很难向上爬的。尤其让他感到幸运的是,方成是一位从不争名夺利的人。他只埋头文学创作,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也很少与市委那些领导们来往。因此,魏生津真希望王秋兰说的这些事都不是真的。但是,他也知道感情这种事往往是很难把握的,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市长的女儿如花似玉,他是知道的。一个才子、一个佳人,又是在那样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他们能不动感情吗?不过,魏生津也知道王秋兰精神上受过刺激,这件事还要详细了解一下。为了稳定王秋兰的情绪,他说对这件事一定要严肃处理。

魏生津放下电话,心里真为方成担心。如果换了别人,也许就没事了,可现在偏偏是市长的女儿,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他考虑了半天,最后决定到方成家里去看看。为了避免事态扩大,魏生津没有叫司机,而是骑了自行车,往方成家里来了。

方成家里,妻子金玉和女儿媛媛正在弹电子琴。金玉三十出头儿,身材丰满,圆圆的脸,皮肤白皙。她在邮电局工作,是邮电储蓄所的所长。对于魏生津的到来,金玉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魏生津和方成经常在一起谈写作,也经常在一起喝酒。魏生津进了客厅,在沙发上坐下。魏生津问:“方成在家吗?”金玉给魏生津倒上茶,向卧室那边一努嘴,说道:“睡觉呢。”魏生津笑着问:“怎么大白天在家里睡觉?”金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出去一天一宿,今天上午才回来,谁知道干什么去了。我正想问问你这当主席的,又给他安排什么工作了,星期日也不让人休息。”魏生津怕引起金玉的怀疑,就撒了个谎,说道:“有一篇稿子,等着急用,就让他加了个班。”金玉笑着问:“给加班费吧?”魏生津也笑着说:“加班费好说,你说要多少吧?”

看来,王秋兰在电话里说的情况是确定无疑了。不过,真要给方成处分的话,魏生津确实感到有些为难。他知道,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这不仅对东宁市的文化事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到他这位文联主席的前途。金玉要叫方成起来,被魏生津拦住了。她要留魏生津吃饭,可魏生津哪里还有心思吃饭呢?他匆匆地告别了金玉,下楼去了。

方成睡了一天的觉,直到吃晚饭的时候,金玉才把他叫醒了。金玉告诉他,今天上午魏生津来了。方成睡眼惺忪地问:“有什么事吗?”金玉说:“没说什么事,待了一会儿就走了。”方成听说没什么事,也就没往心里去。

金玉忽然想起了加班费的事,就问:“你们加一个班给多少钱?”方成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便问道:“加班……加什么班?”金玉生气地说:“好你个没良心的,你还跟我装糊涂!要不是今天问老魏,我还被你蒙在鼓里呢!”

方成心里想,老魏这是搞的什么鬼?明明知道金玉是个见钱眼开的人,现在又无中生有地闹出了加班费的事,这不是挑拨夫妻关系吗?方成认真地说:“这事非得好好问问不可!”金玉用鼻子哼了一声,说道:“装什么相!”

吃饭的时候,媛媛想起了金玉答应给她买蝈蝈的事,说金玉说话不算数,嘴巴撅得老高。金玉埋怨道:“这些乡下人,偏偏弄那些蝈蝈到城里来卖,弄得满大街吱吱哇哇的,把孩子们的魂都勾去了。就那么大点儿的小笼子,里面装一只蝈蝈,就要一块钱!这孩子也是的,看见什么都要买。今年春天买的那只小鸡,我说养不活,你别买了,她不信,非要买。结果怎么样,过了一个晚上就死了!”方成生气地说:“你别老说乡下人好不好?”金玉顶了一句:“就因为你家是乡下的,我什么话都不能说啦?”方成把筷子一摔,进客厅看电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