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国鼎立新局面(2 / 2)

这个时间推断还是建立在襄阳城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而现在,襄阳有沔水可以联络东三郡,关羽可守可退,完全不惧后路被断。</p>

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关羽和曹仁就于禁等人安置几番商议、谈判。</p>

曹丕登基之后,外交关系左右逢源,甚是得力。</p>

他纳毒士贾诩之计,在刘备势大时,以吴王官职为诱饵,鼓动孙权和刘备对抗,以期坐山观虎斗。</p>

在孙权取得大胜之后,曹丕的态度又倾向于扶持弱势的蜀汉一方,这一次和刘封、关羽达成以粮秣换取战俘的条件,就是其中之一。</p>

汉军有了军资,就能继续在荆州坚持下去。</p>

而曹魏得了放归的战俘,也是重新收拢起了水淹七军前的斗志,军中士气得以复振。</p>

</p>

达成换俘的条件后,于禁等人陆续被放回,于禁临别之时,特意到关羽府上作别,当年关羽在曹操军中时,于禁和关羽关系不错,这一次分别,以他们的年纪,也是不可能再见了。</p>

跟随于禁一起北归的,还有七千余人。剩下的三千人,愿留在荆州,由关平统御编练入襄阳的军屯之中,暂充作辅兵使用。</p>

——</p>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p>

刘备大败之后,魏、蜀、吴三国的实力排比,就变成了魏、吴、蜀。</p>

蜀汉实力大降,曹丕自然要先拉拢,而孙吴实力壮大,又成了曹魏重点防范和打击对象。</p>

魏黄初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拜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p>

由于这个吴王是曹魏封的,而不是献帝刘协的名义封的,孙权大魏吴王的称呼,也就坐实跑不掉了,也不知孙权是怎么想的。</p>

孙登因生母地位卑贱,由正室徐夫人抚养。在孙权当上吴王之后,即立孙登为王太子,江东名士程秉、张温为太子太傅。</p>

孙登立太子,中间还有些小波折。</p>

曾经有一段时间,孙权有意将自己和步练师之子孙珏立为继承人,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江东朝野的一致反对。</p>

步练师虽得宠,但只是妾室,她的儿子只是庶子,就算得再宠,也在排在孙登之后。</p>

步练师对此也不愿意,她的心底,还有一个期盼,就是有一天,孙珏改名为刘珏,要是被推选为王太子,那就算以后她说出了真相,孙珏为了吴王大业,也不会认刘封。</p>

到时候父子反目,兵戎相见,那才是人间惨剧。</p>

曹丕听说孙权立了孙登为王太子,马上又遣了邢贞过来,郑重其事的提出,你孙权既然是我大魏封的吴王,那就是诸侯性质,按照惯例,你需要送孙登到洛阳当人质,这样才能显示你的诚意。</p>

孙权背刺别人惯了。</p>

当然不会被曹丕所欺,吴王到手,他的地位就和曹操、刘备平起平坐了,接下来,孙权已经准备登基称帝了。</p>

孙权要称帝,曹丕自然不干。</p>

刘备称帝好歹还有大汉皇叔的身份,这是得到献帝刘协认可的,孙权有什么?区区一个吴侯,地方割据势力也要称帝,那置大魏于何地?</p>

曹丕勃然大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