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屈原在陵阳山作诗(1 / 2)

 杨湖所说的屈子,也就是后世称颂的屈原。

杨湖在楚国居住了三十多年,加上他又常年在陵阳山一带做生意,接触的人相当地多,各方面的人都有接触。所以!对楚国的历史是很了解的,对楚国的现在情况,也是很了解的。

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在楚国朝堂上任过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张变法,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这年屈原经过陵阳山,进入陵阳山的学堂讲学,准备了度余生。官场上的失败,让他很绝望。所以!变得很偏激。

楚王没有杀他,只是把他赶出都城,不让他到处说事。

在都城的屈原,是一位不省事的主,到处进行煽动性的演说,要求楚国进行改革。在他的煽动下,聚集了大批支持者,结果严重影响了君王施政,和世袭贵族的利益。

结果!在世袭贵族的暗中手段下,屈原就被贬流放了。

流放到外地的屈原,身后是有楚国的官差看守的,让他生谋生路,但不许他到处游说。为了防止屈原到处演说,等到他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后,就会被官差押送着去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

因为!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你就得熟习那里的环境,你想对别人演说别人不一定理睬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屈原来到陵阳山的学堂,当了一名教书先生,与杨湖的儿女们成为校友。

屈原比杨湖小六七岁,这年四十多岁,可看上去却显得很老。杨湖的儿子都才三十多岁,在屈原面前是小娃娃。在学识方面,也比他们强。在见识方面,屈原当个楚国的大官。

杨湖的儿女虽然得到了大周守藏吏的亲传,可毕竟不是在大周念的书。再则!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口口相传,没有书籍可以查考的。他们没有课外读物和典籍资料,一切都是听大周守藏吏讲的。

可以说!有些东东,要是大周守藏吏记错了,传给他们的都是错误的。

而屈原不同,屈原接受的是正统教育。不仅先生是正儿八经的老师,而且!他的学习资料是齐全的,家里有典籍,还可以向别人借。再则!他在楚国当过高官,又接触了不少世人得不到书籍的。

所以!杨湖的儿女们根本不是屈原的对手。

所以!杨湖的大儿子不服,就借着回来看望老爹的机会,请老爹出山,会会这位屈先生。

屈原是一个瘦高个子,但是!他的身高在杨湖面前,就是矮子了,他比杨湖矮半个头。

由于是流放,穿着虽然是绸缎,可已经是打了补丁的绸缎了。由于瘦,衣服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地。可见!在流放前的他,并不是这么瘦的。

还有!这件衣服可能是冬天穿的,因为没有多余的衣服穿,所以在这个季节穿起来更是显得空荡荡地。

“屈子!你就是屈子吧?”杨湖快人快语,见面之后就直接问道。

屈原脸色当场一变,压低声音说道:“我是流犯屈原,不敢报真名。身后有官差,不许我报真姓!我?”

屈原想解释一下,他是没有办法,只得自谋生路。不出来教书,他会饿死的。

“我是杨湖!在陵阳山一带,没有人不知道我杨湖的!我的儿女,都在这学堂内教书!没事!没事!”

杨湖说着,朝着大儿子点点头,认真地吩咐道:“一切听从屈子的,给予一切方便!他是屈子!屈子!”

“爹!我知道!爹!”

杨湖让儿媳备了一桌酒菜,与屈原饮酒长谈。

让杨湖一样感到失望,他没有能够解开屈原的心结,让他皈依道门。

后来!屈原又被押往别处。

屈原走后,杨湖的儿子收拾其房间,得其诗作一篇:悲回风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