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惠施背靠梧桐树辞世(1 / 2)

 听着张仪的讲述,庄子不住地点头。这个张仪,果然不简单,他与公孙衍简直判若两人。怪不得公孙衍斗不过他,败走秦国,后来又败在张仪的手下。

原因就在这里:张仪想到的是天下苍生,是百姓,不仅仅是君王的江山。而公孙衍!想到的只是如果展现他的才能。

当然!庄子知道!张仪是一个善变的人,他也许害怕自己杀他,而故意这么说的。

张仪的善变就在这里,他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其所好,专门说你爱听的。当正反两方面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游走在两者之间,圆滑地蒙混过关。

这就是张仪。

当然!张仪并非墙头上面的草,风吹两边倒。不是!他是有主见和立场的。他的圆滑是在不影响他的立场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才显露出来的。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他的立场就明确了出来,他也就“六亲不认”了。

当他的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人性的本能——“怕死”的本能就出现了。因此!他就丑态百出。

比如说当年在楚国被“偷玉事件”拷打的时候,他就很丢人。为了活命,他只得忍耐着“小偷”的骂名,被人当面指头鼻子骂、背后指着脊梁骂。

“那?天下一统后,人类将走什么路线呢?”庄子问。

“走秦国商鞅路线!”张仪肯定地答道。

“走?”庄子很是惊讶,张仪会说这样地话?他已经不是秦国的外相了,已经被秦武王赶走了,他还说“走秦国商鞅路线”。可见!张仪看待天下形势的眼光是正确地、是远大地!并不受个人恩怨所影响,并没有说违心话。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商鞅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对的,都是符合人心的!”

张仪进一步解释道:“秦国不仅在本国国土上实行变法,继续推行变法,在新占领的土地上,一样推广商鞅的政策。结果!一样是成功的!社会要法制,而不是礼制!更不是世袭制……”

说完自己的见解,张仪才想起来?怎么是我说了?我?我不是想听“先生”的吗?我不是想考“先生”的吗?

我?

看来我还是嫩了些,反过来着了庄子的道,被他给“考”了。

“那先生您的意思呢?这个世道?当如何治理啊?”张仪说完,赶紧问道。

庄子笑道:“道家治心!起来吧!张子!”

在庄子的一再提示下,张仪站了起来,坐到庄子对面的席位上。

庄子也就没有再废话,开讲了!

“不管社会是乱世用兵,还是治世用法,还是盛世用儒,都只是治表!而不是治本!要想根治,就得治心!人心乱了,世道就乱。无论是乱世用兵,还是治世用法,还是盛世用儒,都不过是为了一个‘生’字,都是为君王、子民的生存而服务的!生是根本。一个人死了,他的一切努力对他就失去了意义……”